第577章 胡风东渐,文化西行

就在“昆仑北观”即将竣工之际,一骑快马带着来自数千里外开封的诏书,抵达了于阗,并经由西域都护府,传达至清虚子手中。

这封诏书,正是对天师道师君张鲁此前上书的回应。

张鲁在清虚子等人成功在于阗打开局面后,便敏锐地意识到这是道教西传的里程碑。

他立刻撰写奏表,遣使送往皇宫,详细陈奏了弟子们在于阗救治瘟疫、传播教化、并与当地民众及王室建立良好关系的情况,

恳请朝廷正式下诏,册封“昆仑北观”,承认其官方地位,以期借助朝廷威仪,进一步巩固道教在西域的存在。

皇宫御书房内,皇帝刘复览毕张鲁奏章,对侍立一旁的戏志才笑道:

“志才,看来这步闲棋,倒是埋下了不小的因果。张鲁倒是会抓时机。”

戏志才躬身道:

“陛下圣明。天师道西行,本是闲棋。不料其弟子竟真能在西域佛国站稳脚跟,此实乃意外之喜。

若朝廷加以册封,不仅可示陛下怀远之德,更能借此将中原文化更深地植入西域,与商贸、军事相辅相成,共固我大宋西疆。”

刘复颔首:

“不错。西域之经营,非独恃武力与商利,文化浸润同样关键。

道教乃中原根脉之一,其西传,意义非凡。

准张鲁所奏!”

随即,刘复下诏,正式册封于阗“昆仑北观”为大宋西域第一所官方认可的道教场所,赐观额,

并敕封清虚子为“护道真人”,秩比六百石,准许其在于阗及西域都护府辖境内合法传教。

诏书中还明确鼓励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称“道法西渐,化被胡俗,亦为美事”。

这道诏书,如同给初生的“昆仑北观”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官方底气。

当册封的观额——一块黑底金字的“昆仑北观”匾额,在隆重的仪式中悬挂于道观正门之上时,围观的不仅有中原商人、天师道弟子,还有许多于阗官员和百姓。

那象征着皇权的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无声地宣告着这座道观与众不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