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头摆着七方新刻的印绶,
从“豫州刺史孔伷”到“陈留太守张邈”,
每个名字背后都有竹简标着原职:孔伷原本是九卿之一的光禄勋,如今去豫州当刺史;
张邈更有意思,他本是“八厨”之一的名士,
之前赋闲在家,董卓却突然任命他做陈留太守——陈留是兖州要地,粮道枢纽。
董卓拎起“渤海太守袁绍”的印绶,金印上的“袁”字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袁本初去渤海做太守——渤海挨着冀州,
韩馥要是管不住他,我再派王匡的河内兵去‘帮忙’。”
李儒看着案头堆积的任命状,
忽然发现所有被册封的人,原职不是中央文官,
就是赋闲名士——董卓把这些没根基的人扔到关东,
看似委以重任,实则是用“新官”掺进地方旧势力里,让他们互相咬杀。
次日,城门口排满了送别的人,
韩馥的车队最先出城,刘岱孔伷(zhou)紧随其后,韩馥马车上的“冀州牧”幡旗被风吹得歪向一边,
他掀开帘子,看了看聚集的人群,有不少给他送别的,少不得和大家惜别一番。
刘岱孔伷皆是如此。
而此时董卓书房里,董肥肥正和李儒商量对付安东将军刘复。
刘复实力强大,李儒不建议招惹,
但不搞一把董肥就是不死心,
实在是当年剿灭广宗黄巾的时候,刘复给董卓的阴影太大了。
想当年,它走通多少关系才得到剿灭黄巾总指挥的职位,
结果几个月下来损兵折将,
连个屁的成果都没有,
到刘复去的时候,不几天就破了黄巾,擒获张宝射杀张梁!
刘复的牛逼反衬它董卓无能,让它不舒服了好几年。
眼见董卓一定要折腾一下刘复,李儒劝阻不住的情况下只能尽力的想主意。
片刻之后,李儒建议董卓,
任命刘复并州牧,征北将军,把他调离经营好几年的青州,
如果听命正好调离老巢,如果不听,那就是不尊皇命,
以后别人对付他时就可以打着替天行道的名号,收拾他这个乱臣贼子。
虽然作用不大,但能恶心一下刘复,董卓还是很开心的。
过了一会儿,董卓问李儒
“文忧可有接任青州牧的人选?”
李儒低头思索了片刻道:
“合适的人选没有,不合适的倒有几个。”
“哦?何为不合适的?”
董卓来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