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附带着一段刚刚由系统自动生成、从未在任何原始数据中出现过的、极其复杂的频率组合波形图,以及其相应的数学描述符。
王大锤瞪大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系统……自己“创造”了一段新的频率?
“老顾!南曦!快起来!出大事了!”他抓起内部通讯器,声音因为激动和难以置信而变了调。
几分钟后,睡眼惺忪但神情瞬间紧绷的南曦和顾渊冲进了控制室。他们看着屏幕上的警报信息和那段全新的频率序列,同样震惊不已。
“自主生成?跨模态关联?”南曦快速浏览着系统日志和关联分析报告,“它把昆仑理论中关于时空坐标的描述、玛雅实际观测到的空间扭曲数据、以及埃及那个可能空腔的共振相位特征……这三者之间最深层的、我们尚未手动建立的数学联系,给挖掘了出来,并且合成了一个……钥匙?或者说,一个指令?”
顾渊死死盯着那段合成频率,它的结构极其繁复,包含了从极低频到极高频的多个离散频点,这些频点并非随意分布,而是以一种蕴含了分形和混沌数学之美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动态的、仿佛在不断自我迭代和演化的模式。
“这不是随机组合……”顾渊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他迅速调出昆仑“回响”信号的完整解析图,找到那个描述“时空坐标参照系”的章节,“看!这个合成频率的核心骨架,与这个章节末尾那段我们一直无法理解、被认为是‘冗余校验’或者‘未定义扩展’的编码段……存在着同构关系!”
之前,他们以为那段编码是无效信息或者是超出他们理解范围的概念。但现在,“回响核心”通过关联玛雅的实际空间效应和埃及的结构特征,竟然反向推导出了这段编码可能对应的、一种具体的物理操作频率!
“这意味着什么?”王大锤急切地问,“这个合成频率是干嘛用的?”
顾渊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狂跳的心脏:“如果我们的‘星门网络’猜想方向正确……这个由模型自主生成的频率组合,很可能是一个……定位指令,或者是一个连接初始化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