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曦则与顾渊一起,对带回的完整数据进行了地毯式的分析。他们不仅确认了最初发现的异常信号,还从中剥离出了一些更细微的、之前被忽略的模式。例如,他们发现,在异常信号出现前约半小时,遗址区域的背景次声波频谱会出现一种极其缓慢的、类似“呼吸”的预调制现象。这或许可以作为一种预测信号出现的早期指标。
更重要的是,他们将巴比伦数据与南曦捕获的原始宇宙信号进行了更精细的比对。结果令人振奋:不仅核心波形结构相似,他们还在宇宙信号中,找到了与巴比伦实地信号中那段“预调制”模式相对应的、极其隐蔽的编码段落!这强烈暗示,宇宙信号中可能本身就包含了关于其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更容易被“激活”的引导信息!
“这信号……它不仅仅是信息,它似乎还自带‘说明书’……”南曦看着比对结果,感到一阵心悸。这信号的复杂和精巧程度,远超她的想象。
顾渊的眼神也更加深邃:“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发出这信号的存在,其技术水平和意图,就更加深不可测了。它是在广播知识?还是在……播种某种‘触发器’?”
这些发现让接下来的昆仑山之行,目标更加明确,但也背负了更重的期待和更深的疑虑。
在紧张的设备维护和数据分析之余,针对昆仑山的特殊环境,他们开始了更具针对性的准备。
昆仑山,被称为“万山之祖”、“天帝之下都”,其环境之严酷、地形之复杂、传说之神秘,远非巴比伦可比。高海拔、低温、缺氧、复杂的地质结构、以及可能存在的、不为人知的自然险境,都是巨大的挑战。
王大锤开始采购和改装适用于高海拔和极寒环境的特种设备:低温下依然能保持性能的电池和电子元件、防冰霜的传感器镜头、适用于冰雪岩混合地形的无人机旋翼和起落架、以及轻便但保暖的应急装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南曦则负责与国内相关的高山协作团队和熟悉昆仑山西段情况的藏族向导联系。她需要找到不仅经验丰富,而且口风紧、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这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通过层层关系和严格的背景调查,最终确定了一个由三名资深藏族登山向导和两名高山协作组成的小型支援团队。他们将在青海的格尔木市与考察队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