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四九城子弟的烽火征程

1949年11月的风带着寒意,刮在四九城郊区刘家小院的枣树上,叶子扑簌簌往下掉。

可这会儿,18岁的刘平寇压根看不到院里的景儿——他正缩在北上绿皮火车的硬座窗口处,鼻尖贴着结了层薄霜的车窗,瞧着外头越来越小的城墙和村庄。

那是他长了18年的地方,是有爹娘、有妹妹弟弟、还有林淼的地方。

“老大!你看你那丢了魂的样儿,跟生死离别似的!”旁边座儿上,江洋老二拿胳膊肘怼了他一下。

这小子天生多动症,在座位上扭来扭去,跟屁股底下有钉子似的,“想你家林淼娘子了?等咱到了部队立了功,风风光光回去,媳妇也跟着高兴!”

刘平寇没接话,就抿着嘴笑了笑,耳朵有点红。

他旁边的佟东正跟邻座几个新兵蛋子唠嗑:“哎你们知道不?咱哥几个以前在四九城,那可是给八路军送过信的!就那年头,小鬼子端着枪在村里查人,我跟平寇……”

他讲着当年当小交通员的事儿,时不时还比划两下子,把人听得直瞪眼。

郭祥最稳当,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手里却不停地摩挲着一把磨得发亮的弹弓——那是他打鬼子时练手用的家伙。

刘平寇看着这几个跟自己穿一条裤子长大的把兄弟,心里头那点离愁别绪散了不少。

他们都是四九城根儿下长大的孩子,刘平寇从小跟着爷爷学八极拳,到后来跟着游击队跑交通,再到端掉过鬼子的炮楼子,哪回不是一块儿扛过来的?

火车“咔嚓嚓咔嚓嚓”地跑,土灰从车窗缝里钻进来,落在刘平寇的棉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