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清明老少爷们打鬼子

1942年清明这天,在四九城郊区,敌后区老百姓过得紧巴,但老礼儿没忘,该有的习俗还得过。

这天大人们天不亮,就揣着窝头咸菜,带孩子去上坟。

坟头草用手拔,土坑拿破铁锹填平,纸钱不敢多烧,怕冒烟引鬼子注意。

祭完磕几个头,嘴里念叨“祖宗保佑别挨枪子儿,地里能长点口粮,外国鬼子早点滚出去”。

太小的孩子不懂啥叫打仗,就觉得戴柳帽好玩——折根柳枝编圈扣头上,追着土坡上的蚂蚱跑。

孩子们的风筝是拿破布糊的,刚飞起来就被干巴巴的风刮得直晃悠,那孩子们也玩的开心。

这天太阳毒得很,风卷着沉土面子往人嘴里灌,河沟都见底了。

大人们蹲在地头扒拉干土,叹着气说“再不下雨,秋粮怕不是要绝收了”,孩子啃着硬窝头,瞅着远处躲着游击队的草垛子,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吃饱饭。

刘平寇他们几个是上过坟后,过来接的岗,这天心情都很沉重。

早上听说鬼子还在,不停的祸害翼东根据地的村庄,想要彻底弄出个无人区,鬼子的疯狂,让老百姓的反抗更加强烈。

今天刘平寇想单独行动,但是被几个兄弟给拦下来了,不是刘平寇不想单独行动,他怕自己走后,鬼子真的来了,万一兄弟们受伤,他来不及援救或者引开鬼子,让兄弟们撤离。

就在刘平寇放弃单独行动后,在观察的佟东说:“鬼子来了,不过人很少,只有十几个。”

刘平寇拿起望远镜观看,确实是只有十几个鬼子,好象是刚从,别的村抢完出来的。

几人小压低声音,你看那十几个鬼子歪戴着破军帽,挎着三八大盖儿,从远处小道晃荡过来。

枪杆子的刺刀上,还挂着抢来的老母鸡,鸡乱扑腾,鸡毛掉了一路。

鸭子的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鸭子嘎嘎叫着乱蹬,跟他们叽里呱啦的日本话混在一起,听着就特别刺耳。

还有俩鬼子抬着个破筐,里头是抢来的苞米棒子和杂和面,压得筐沿直往下坠,这是不少枪啊。

还有几个个鬼子揣着个布包,里头叮铃哐啷响,那肯定是从老乡家柜里翻出来的铜钱和零碎银角子。

走在土路上,领头的鬼子官儿时不时朝两边荒草丘“砰砰”放两枪,枪口冒的烟,呛得后面鬼子直咳嗽。

“八嘎!”

一个鬼子嫌路边灌木和野草挡道,拔出刺刀“咔嚓咔嚓”乱砍,草叶子飞起来落了自己一脖子,这是多么的…(自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