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看来,秦军此举无异于自杀,这场仗简直是送上门的军功。
“依我看,根本不用侯爷亲自出手,咱们兄弟几个带兵过去,就能把秦军一锅端了!”苏卫拍着胸脯,满脸不屑。
接下来,他们围着孙明,一个个请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大胜还朝、受封嘉奖的场面。
........
翌日。
天刚蒙蒙亮
庆军前军先锋部队便已抵达秦军大营十里外的位置。
士兵们动作麻利地砍伐周边树木,竖起木栅栏,挖掘壕沟。
一座座营帐如同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短短几个时辰内,便在平原上铺开了一片连绵的营寨,旗帜飘扬。
日上三竿时。
后续的中军与后军陆续抵达,将先锋营的规模不断扩大。
四十万大军如同一条巨龙,在辽南原上盘踞开来。
营寨与营寨之间以甬道相连。
巡逻的士兵往来穿梭,戒备森严。
孙明刚安顿好中军,便带着几名熟悉地形的将领和亲兵,骑马勘察周围环境。
他勒马站在一处高坡上,远眺秦军大营的方向,又看向西侧的饮马河与东侧的丘陵,眉头不时轻蹙。
在古代,大战之前的准备往往要耗费数日乃至十数日——勘察地形、部署兵力、搭建防御、协调粮草运输、探查敌军虚实。
每一个环节都需精心谋划,一步错便可能满盘皆输。
对于主帅而言,熟悉当地地形更是重中之重。
哪里适合骑兵冲锋,哪里可以部署弓箭手,哪里能作为预备队的藏兵之处,哪里需要防备敌军偷袭……这些都得烂熟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