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捡到钱还好!”苏清鸢走到他身边,激动地把电视剧剧组邀请她唱插曲的事情说了一遍,“是《青春正好》剧组!他们说我的声音很适合他们的剧!邀请我唱插曲!”
林砚听完,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喜悦笑容:“真的?太好了!清鸢!这是个大好机会啊!电视剧插曲,传播面广,对你提升知名度非常有帮助!”
“是啊!”苏清鸢用力点头,但随即又稍微冷静下来,带着一丝商量和期待的语气说:“林砚,我想接这个合作。不过……创作新歌,尤其是要贴合剧情的歌,我有点没底。歌词方面……你能不能……像以前帮我改《起风了》那样,再帮我一把?”
她知道林砚最近也很忙,既要写《青云志》,又要准备诗词大赛评委的事情,所以问得有些小心翼翼。
林砚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笑着点头:“这还用问吗?当然可以!这是你的重要机会,我肯定全力支持!”
他放下手中的工作,转过身认真地看着苏清鸢:“我们一起看剧本,一起找灵感。写歌词包在我身上,保证给你写出一首既贴合剧情、又能展现你声音优势的好词!”
听到林砚毫不犹豫的支持和承诺,苏清鸢心里像是吃了蜜一样甜,所有的担忧瞬间烟消云散。她用力点头,眼睛弯成了月牙:“嗯!谢谢你,林砚!”
很快,李统筹就把剧本摘要发了过来。接下来的一周,只要林砚码字间隙有空,两人就会凑在一起,仔细研究《青春正好》的剧本。
这部剧讲述的是一群高中生从高一到高三的成长故事,有为了梦想熬夜苦读的汗水,有纯洁美好的校园友谊和朦胧初恋,也有面对升学压力、家庭变故时的迷茫和泪水,剧情真实而贴近生活,很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你看这里,”林砚指着剧本的一段描述,“毕业晚会后,主角们各奔东西,在星空下约定未来还要再见。这个场景,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对未来的憧憬,很适合作为插曲的切入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还有这里,”苏清鸢也找到了一个关键点,“女主角在经历挫折后,独自在操场上跑步,回忆起初入校园时的懵懂和热血。这种成长中的阵痛和回归初心的感悟,也很有画面感。”
两人一边看剧本,一边讨论,灵感不断碰撞。林砚对文字的敏感度和苏清鸢对音乐情绪的理解完美结合,很快就确定了歌曲的主题和基调:既要抓住青春易逝的淡淡忧伤,更要突出少年们不畏艰难、勇敢追梦的炽热和希望。
主题确定后,林砚文思泉涌。他结合剧本中几个重要的情感爆发点和苏清鸢声音清亮中带着一丝坚韧的特点,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写出了一首名为《青春不散场》的歌词。
歌词从校园生活的细节切入,比如“黑板上的公式未解,梧桐叶落满台阶”,营造出浓浓的校园氛围;然后过渡到成长的感悟,“跌跌撞撞学着告别,眼泪是成长的注解”;最后升华到对未来的信念和约定,“就算奔赴不同的明天,回忆永远新鲜,青春不散场,梦想不打烊”。整首歌词意象优美,情感真挚,既有青春的诗意,又不乏激励人心的力量。
苏清鸢拿到歌词后,爱不释手,反复诵读。歌词中蕴含的情感与她看剧本时的感受高度契合,旋律的灵感也随之涌现。她抱着吉他,在书房里一坐就是半天,时而轻轻拨动琴弦,时而低声哼唱,寻找着最贴合歌词意境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