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午后,阳光明媚,市第一中学的校园里充满了青春的气息。下课铃声响起,穿着蓝白校服的学生们如同潮水般从各个教学楼涌出,但今天,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流并没有涌向食堂或操场,而是带着兴奋和期待的神情,朝着学校最大的报告厅方向快步走去。
报告厅门口,“热烈欢迎青年诗人林砚先生莅临我校举办诗词讲座”的红色横幅格外醒目。学生们排着队,有序地入场,能容纳近千人的报告厅很快就被坐得满满当当,连两旁的过道和后排的空地上都站了不少人。空气中弥漫着嗡嗡的交谈声和一种热切的期待感。对于这些平日里埋头于课本和试卷的高中生来说,能亲眼见到最近在网络上爆火、作品还入选了补充教材的“诗人学长”,无疑是一件新鲜而令人激动的事情。
前排的嘉宾席上,坐着学校的领导和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而在一个不太起眼的角落,苏清鸢戴着鸭舌帽和口罩,悄悄地坐在那里。她没有告诉林砚自己会来,想给他一个惊喜,也更想以一个纯粹的观众身份,感受他在讲台上的风采。
两点整,报告厅的灯光稍微调暗,聚光灯打在了舞台中央。在校长的简短介绍和热烈的掌声中,林砚缓步走上了讲台。
他今天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衬衫和深色休闲裤,身姿挺拔,脸上带着温和而自信的笑容。相比于平时在家码字时的随意,此刻的他更多了一份沉稳和书卷气。他走到讲台中央,先向台下的师生们深深鞠了一躬。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我是林砚。”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整个报告厅,平和而有力,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台下瞬间安静下来,上千双年轻的眼睛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充满了好奇和探究。
林砚没有立刻开始讲高深的诗词理论,也没有摆出文学家的架子。他笑了笑,目光扫过台下那一张张充满朝气的面孔,用一种仿佛和朋友聊天般的轻松语气开了口:
“说实话,站在这里,面对这么多优秀的学弟学妹,我有点紧张。”他坦诚的话语引来台下善意的轻笑,距离感一下子拉近了不少。“因为就在不太久以前,我也和你们一样,是一名普通的学生,为了考试、为了未来而奋斗,也会因为背不出古诗文而头疼。”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真诚:“所以今天,我不想讲什么复杂的格律、艰深的典故。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自己写诗时的一些真实感受和心路历程。或许不那么‘专业’,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这番话立刻引起了学生们的共鸣,大家都竖起了耳朵。
“比如,我那首入选了大家补充教材的《少年行》。”林砚提到了大家最熟悉的作品,台下立刻响起一阵小小的骚动和期待的目光。“很多人问我,怎么写出来的?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