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林砚感到受宠若惊的是,来自诗词圈内部前辈们的肯定和赞誉,也开始通过各种渠道传来。
几位在省内乃至全国都颇有声望的诗词界老前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或者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都毫不吝啬地对林砚表达了赞赏。
“后生可畏啊!《将进酒》此诗,豪情万丈,意境深远,颇有盛唐遗风!林砚此子,未来可期!”——省诗词学会副会长,着名诗人孟老先生点评。
“打破职业偏见,用作品说话。林砚为当代青年诗人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市文联主席评论。
“看到这样的年轻人涌现出来,是我们传统文化复兴的希望所在。”——一位资深诗词评论家撰文道。
这些重量级人物的公开肯定,无疑是为林砚在诗词圈的立足,提供了最坚实的背书。而最实际的认可,则来自于市诗词协会的正式邀请。
诗会结束后的第三天,林砚就接到了李薇老师打来的电话,语气热情而正式:
“林砚,恭喜你啊!诗会上的表现太精彩了!协会的领导们看了报道,都非常欣赏你的才华。经过协会理事会讨论,我们正式邀请你加入市诗词协会,成为我们的会员!你将成为我们协会目前最年轻的会员!欢迎你!”
没过两天,一份制作精美、盖着市诗词协会红色公章的会员证书,就由陈敬之教授亲自送到了林砚的手中。在602室的客厅里,陈教授拍着林砚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林砚啊,协会就是你的家,以后要多参加活动,多出好作品!我们都看好你!”
这一切的荣誉和认可,如同潮水般涌来,让林砚有些应接不暇,但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激动和欣慰。他的努力和才华,终于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
而诗会的热潮,也如同温暖的春风,吹拂到了苏清鸢的身上。
周六晚上,苏清鸢复出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商演——“城市之声”音乐节,在市中心广场如期举行。由于之前抄袭风波的澄清和诗会带来的巨大热度,这次演出吸引了比预期多得多的人群。
当苏清鸢抱着吉他走上舞台时,台下黑压压的一片人头让她既紧张又兴奋。她调整了一下话筒,微笑着说:“大家好,我是苏清鸢。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我的原创歌曲——《起风了》。”
前奏响起,台下立刻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欢呼和掌声!这欢呼声中,夹杂着许多明显是刚刚通过诗会认识林砚、进而“爱屋及乌”前来支持苏清鸢的新粉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鸢鸢加油!我们支持你!”
“《起风了》超级好听!”
“林砚牛逼!鸢鸢也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