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之教授的开场发言,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在报告厅内久久未散。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张力,所有人的目光都有意无意地瞥向嘉宾席上的林砚,想看看这位处于风口浪尖的“网文诗人”会作何反应。
林砚依旧端坐着,面色平静,仿佛那些暗含机锋的话语和探究的目光都与他无关。只有坐在第一排的苏清鸢,能从他微微挺直的脊背和放在膝盖上、指节有些发白的手,看出他内心并非全无波澜。她悄悄握紧了拳头,在心里为他鼓劲。
主持人显然也感受到了现场气氛的异样,她经验丰富,立刻笑着宣布进入诗会的第一个互动环节——“即兴对联”,试图用轻松的方式活跃气氛。
“各位老师,各位诗友,我们诗会的第一个小环节是‘即兴对联’。”主持人站在台上,笑容可掬地说道,“我出一个上联,很简单,就三个字——‘春风暖’,欢迎大家踊跃对出下联,我们看看哪位诗友的对句最工整、最有意境!”
“春风暖”这个上联确实简单直白,旨在抛砖引玉。话音刚落,台下便有不少人举手,跃跃欲试。
主持人先点了一位戴眼镜的年轻诗人。那人站起来,略一思索,朗声道:“我对‘夏雨凉’。”
“春风暖,夏雨凉。嗯,很工整,季节相对,冷暖相对。”主持人点点头,表示了肯定,但眼神中并未有太多惊喜。这属于中规中矩的对法。
接着,又有一位中年女士被点到,她起身道:“我对‘冬雪寒’。”
“春风暖,冬雪寒。同样是季节和温度的对比,也不错。”主持人依旧保持着职业笑容,但台下已经有人开始觉得乏味。连续两个对句,虽然挑不出错,但缺乏新意,意境上也略显单薄。
随后又有几人举手,对出了“秋霜重”、“晨露清”等下联,虽然词性对仗无误,但始终未能跳出“季节+气候感受”的框架,显得千篇一律,难以让人眼前一亮。台下的气氛渐渐有些沉闷,连媒体记者们按快门的速度都慢了下来。
主持人环视一圈,见举手的人少了,便笑着提高了音量,带着一丝鼓励和挑战的意味:“还有没有诗友有更特别、更有意境的对句呢?我们期待一下不一样的精彩!”
就在这时,嘉宾席上,一直沉默不语的陈敬之教授忽然抬了抬手,示意主持人。全场目光瞬间聚焦到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身上。
主持人连忙恭敬地问道:“陈教授,您有什么指示?”
陈敬之推了推眼镜,目光平静地转向林砚所在的方向,语气听不出喜怒,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份量:“林砚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