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草稿纸放回桌上,指尖轻轻点着那个标题,语气坚定起来:“陈教授质疑你,无非是觉得你年轻,写网文出身,可能底蕴不够,写不出有深度、有力量的作品。那你就要用最有力量的作品去证明自己!用事实说话,比任何辩解都更有力。”
她看着林砚的眼睛,继续说道:“至于风格反差……这有什么关系呢?一个真正的创作者,本来就可以驾驭不同的风格。你写《静夜思》的时候,是那个细腻敏感的异乡人;如果你能写出豪迈奔放的诗篇,正好说明你的才华是多元的、是立体的,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说到这里,苏清鸢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带着鼓励和俏皮的笑容:“而且,我觉得,这首诗里如果有一句像‘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样的话,不是正好契合你现在的心态吗?写网文,写诗词,用不同的方式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不就是‘我材必有用’最好的诠释吗?这首诗,或许就是为你此刻量身定做的。”
苏清鸢的话,像一道光,瞬间驱散了林砚心中的迷雾和犹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啊!他一直在纠结如何“掩饰”,如何“符合预期”,却忘了最重要的东西——展现真实的才华和力量!陈敬之质疑他缺乏底蕴和深度,那他就要用最无可辩驳的深度和气势来回击!风格多元,恰恰是才华横溢的表现!而“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正是在诉说他自己穿越后的心路历程吗?
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林砚精神大振!他眼中重新燃起了自信的光芒,用力地点了点头:“清鸢,你说得对!是我想太多了!与其畏首畏尾,不如放手一搏!就用这首诗!”
心结解开,灵感也随之泉涌。林砚重新拿起笔,铺开一张干净的草稿纸,开始认真地将脑海中的《将进酒》誊写下来。但在誊写的过程中,他并没有完全照搬,而是根据苏清鸢的提醒和这个世界的文化语境,进行了一些细微而精妙的调整。
比如,他将原句中略带命令和狂放色彩的“会须一饮三百杯”,改成了更具邀请和共享意味的“愿共同饮三百杯”,显得更加谦和、更容易被现代读者接受。又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中略显绝对化的否定,微调了语气,更侧重于表达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非对物质的轻视。这些改动看似不大,却让整首诗在保留原有磅礴气势的同时,更添了几分温润和共情力,更适合在公开场合朗诵和分享。
他写得非常投入,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停下来沉吟推敲,反复斟酌着每一个字词。苏清鸢没有离开,而是安静地坐在他旁边的沙发上,随手拿起一本乐谱翻看着,偶尔抬头看看林砚专注的侧脸,嘴角带着恬静的笑意,没有出声打扰他。
时间在笔尖沙沙的摩擦声中悄然流逝。当林砚落下最后一个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时,窗外已是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窗户,为书房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写好了?”苏清鸢放下乐谱,轻声问道。
“嗯,初步改好了。”林砚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脸上带着完成一件大事后的轻松和期待,“清鸢,我念给你听听,你帮我看看感觉怎么样?”
“好呀!”苏清鸢立刻坐直了身子,脸上露出期待的表情,像是一个等待听故事的孩子。
林砚清了清嗓子,调整了一下呼吸,开始用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缓缓朗诵起他精心修改后的《将进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