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大洼地”——脏乱差的 “非法城中村”

999 年地契的事,让黄老疑惑满腹。沈卫东六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对地契自然是一无所知,只是他心里的疑惑,恐怕没人能帮他解开。

西环 “大洼地” 之所以叫 “洼地”,是因为这地段本在西环繁华区,四周早就建起了高楼大厦,只有这块暂时无主的地段,因四周建设导致地面被垫高,至此变成了洼地。

如今住在 “大洼地” 的近百户居民,是五十年代因战乱和政治运动涌入港岛的难民。

港岛政府对难民实施 “临时居留许可” 制度,大部分难民被安置在九龙城寨,还有一部分被临时安置在 “大洼地”—— 没人想到,他们这一住就是三十多年。

住在这儿的居民,房子都是自建的。

港岛政府当初只想着临时安置这些难民,后来见他们也算 “安居乐业”,便懒得再管。

政府没法给他们办地契、房契,他们也清楚自己的房子是非法建筑;可 “大洼地” 的地主五十年来从未在港岛出现过,三十多年过去,渐渐地,他们都觉得这块地段是 “无主之地”,自己建的房子就是合法不动产。

西环区经过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和商业住宅建设后,如今已是繁华现代的城区。

唯独这块 “大洼地” 地段,因找不到地主没法开发,时间一久,成了脏乱差的 “非法城中村”。

这儿地势低洼,雨天积水、晴天泥泞,居民的自建房都是从地面架起的竹木结构单层房,这样再大的积水也不会影响日常生活。

近百户房子毫无规划地乱建,又缺乏政府管理,维持 “大洼地” 秩序的,是居民们自发成立的 “大洼居民福利社”。

最初 “福利社” 的管事,是由全体居民推选的几位有威望的老人担任;后来由他们的子女继任,如今的 “福利社” 早已变味 —— 像黑帮一样靠向住户收取 “保护费”,每月就能入账十万港币。

在 “大洼地” 做生意不用交税:在这里开店,既不用办执照,也不受环保监管,店铺大多是烟馆、妓院、赌馆这类灰色生意。

“福利社” 虽不是黑帮,行事却堪比黑帮,百来户房子里住了近千人,却都对 “福利社” 绝对拥护。

就连港岛本地一般的社团势力,也不敢轻易染指这儿的生意。

所以,“大洼地” 的麻烦不只是沈卫东的麻烦,更是港岛政府的麻烦 —— 它就像一颗毒瘤,在西环区里滋生。

黄老将 “大洼地” 如今的情况告诉了沈卫东。

沈卫东听后,顿时觉得头都大了:连港岛政府都解决不了的麻烦,他又能怎么办?

“小沈,你先别多想,” 黄老说,“明天我安排泉叔陪你去‘土地注册处’办理产权转移手续,先把土地过户到自己名下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