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丰饶之基与人口困局

苏源的回归,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华水领地的核心。庞大的资源和技术知识被迅速而有序地投入到领地的发展洪流中,带来的变化几乎是立竿见影的。

首先迎来飞跃的是农业。在城镇大厅的专项会议上,苏源将他在青草大陆观察和实践总结出的一套更适合当前生产力水平的农业管理方法,与袁秋实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

“老袁,”苏源摊开新绘制的领地及周边地形图,指着已经开垦和计划开垦的区域,“光是扩大面积不够,我们得讲方法。我建议,推行轮作制。比如,这块地今年种主要产淀粉的‘地薯’,明年就换种能固氮的豆类或者蔬菜,养养地力。”

“我们华夏以前的劳动人民不就用类似这种方法,最大化地利用土地,种了几千年的地吗。”

袁秋实眼睛一亮:“轮作!对对对!我也是搞研究搞昏头了,光用现代农业思维想如何提高粮食产量,忘了这个。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地力衰竭!而且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特性,更精细地规划施肥和灌溉!”他立刻拿出本子记录,并补充了更多专业细节,如间作、套种等可能性。

“水利是命脉。”苏源的手指划过地图上流经领地附近的河流和几条溪流,“张工,”他看向工程组的张建国,“我们需要一个系统的水利规划。修建主干渠,连接各个田块,还要考虑旱季蓄水、雨季排涝。这事儿要尽快拿出方案,春耕不等人。”

张建国重重点头:“明白,苏源同志。我们已经有初步勘测数据,结合您带来的新思路,一周内拿出详细规划图!”

会议结束后,农业组和工程组立刻高速运转起来。田野间,人们按照新的规划调整着垄沟的方向;水利工地上,测量和地基开挖工作同步展开。一种更科学、更具前瞻性的农耕模式,开始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目标很明确:不仅要实现粮食自给自足,还要尽快建立起至少支撑现有翻倍人口的战略粮储。

然而,正如木桶理论,最短的那块板决定了容量。飞速发展的农业和即将爆发的工业潜能,都将矛头指向了同一个核心瓶颈——人口。毕竟发展是需要人来做的。越是想发展快,越是需要更多劳动力人口。

几天后,关于人口问题的专项会议在气氛凝重的指挥中心召开。与会者包括苏源、陈国民、高强、以及负责内务和户籍管理的同志。

高强首先汇报了现状:“……目前领地总人口稳定在1123人。过去一个月,自然增长为零,没有发现任何流民或外来者投奔。以现有劳动力计算,要完全消化新资源和技术,支撑大规模水利和防御工事建设,同时保障日常运转,人力缺口至少在三到五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