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珠效与破障

孙淼等人的嘲讽,如同秋日里最后几声聒噪的蝉鸣,虽刺耳,却已无力改变季节轮转的必然。林轩的心湖,在经历短暂涟漪后,迅速复归于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他清晰地认识到,与这些沉溺于口舌之争、眼界仅限于方寸之地的同门计较,纯粹是浪费心神,徒增烦恼。

他的世界,在那亩灵田,在那几株地脉草,在自身缓慢却坚实的积累中。

回到木屋,林轩珍而重之地取出那枚以软布包裹的“蛙珠”。乳白色的珠子在油灯昏暗的光线下,泛着温润内敛的光泽,其中那丝精纯的水土灵气与生机韵味,与他体内那缕因长期滋养地脉草而变得亲和大地生机的灵力,隐隐产生着共鸣。

“直接吸收,恐浪费其效,且方式粗暴,不合我道。”林轩沉吟。他追求的并非一时的灵力增长,而是根基的夯实与本源的滋养。这蛙珠的特性,更偏向温和的浸润,而非猛烈的冲击。

他想起古籍中一些关于“水炼”、“温养”的粗浅法门,多用于处理药性温和的灵材。心中渐渐有了计较。

他寻来一个洗净的粗陶碗,将蛙珠置于碗底,又去引水池舀来半碗清冽的活水,缓缓注入。清水漫过蛙珠,奇异的是,珠身并未沉底,而是悬浮在水中央,缓缓自转,散发出的柔和白光在水中晕开,将半碗清水都映照得微微发亮,一股更加清晰的清凉气息弥漫开来。

林轩没有急于饮用。他盘膝坐下,双手虚抱陶碗,置于小腹丹田之前,调整呼吸,运转起《引气诀》。这一次,他并非主动引导外界灵气,而是将心神沉入体内,仔细感应着那碗被蛙珠浸染的“灵水”散发出的气息,尝试以自己的呼吸为桥,以灵力为引,极其缓慢地、一丝丝地牵引那水中的精纯气息,透过碗壁,融入自身。

这是一个极其细致且耗神的过程,远比直接打坐吸纳天地灵气要艰难。但林轩有着超乎常人的耐心,这是他三年如一日“问土”磨练出的心性。

初时并无明显感觉,只是觉得呼吸间多了几分清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约莫过了一炷香的功夫,林轩敏锐地察觉到,一丝比发丝还要纤细的清凉气流,随着他的呼吸,被缓缓引入鼻腔,顺喉而下,落入丹田。

这气流微弱至极,却精纯无比,落入他斑杂的灵力漩涡中,竟未被立刻同化,而是如同滴入油锅的一滴清水,引起了一阵细微却清晰的悸动!它自行流转,所过之处,经脉壁传来一阵极其舒爽的凉意,仿佛被最细腻的甘露洗涤过一般,连日劳作积攒的细微疲惫一扫而空。

更奇妙的是,这丝气流最终并未完全融入灵力,而是大部分悄然散开,渗入四肢百骸,滋养着肉身,另一部分则上升至眉心识海,让他精神为之一振,灵台愈发清明。

“果然有效!”林轩心中暗喜。这种方式,虽然缓慢,却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蛙珠的滋养功效,温和而全面,正契合他“固本培元”的修行理念。

自此,每夜打坐之前,林轩便多了一项“功课”——以呼吸法门,缓慢汲取碗中灵水的气息。一碗水,往往需要三五个夜晚才能将其中的精华汲取殆尽,之后的水便与寻常清水无异。而那颗蛙珠,光芒也会黯淡一分,体积似乎也微不可察地缩小了一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