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时间,转瞬即逝。
陈旭白天处理“旭日科技”的事务。赵助理的效率极高,已经筛选出第一批简历,陈旭亲自面试,选定了两名思维活跃、对移动开发充满热情的年轻工程师,以及一名刚从国外回来、对用户体验有独到见解的设计师。公司的骨架正在悄然搭建。
夜晚,他则沉浸在修炼和阅读杨振武送来的那些古籍残篇之中。虽然大多残缺不全,语焉不详,但结合自身感悟,也让他对“气”的理解,对经脉穴窍的认知,更加系统深入。体内的气感愈发凝实,冲击经脉的速度也快了几分。
赴约当日,傍晚时分,杨振武亲自开车来到云山别墅接他。
“陈先生,交流会规模不大,但来的多是些有真才实学的圈内人,或者家学渊源之辈。其中不乏脾气古怪之人,届时还请多包涵。”车上,杨振武提前给陈旭打着预防针。
“无妨,我只是去见识一番。”陈旭点头,目光平静。他穿着简单的休闲装,气质内敛,看上去与普通大学生无异,唯有那双过于沉静的眼眸,透露出与年龄不符的深邃。
集古斋位于老城区一条僻静的巷弄里,门脸不大,古色古香,看起来像是一家普通的古董店。但走进店内,穿过一道暗门,眼前豁然开朗。
这是一个宽敞的内院,回廊曲折,假山点缀,气氛幽静。院中已有二三十人,大多衣着普通,但气质各异。有的太阳穴高高鼓起,眼神锐利如鹰;有的气息绵长,步履沉稳;也有几个穿着道袍或僧衣的方外之人。众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交谈,或者打量着摆放在回廊石台上的一些物品。
陈旭和杨振武的到来,吸引了一些目光。杨振武在内家功夫上颇有造诣,在场不少人认识他,纷纷点头致意。而他们对杨振武身边如此年轻的陈旭,则投来了好奇、审视,甚至略带轻视的目光。毕竟,陈旭身上没有丝毫内力波动,看起来就像个被长辈带来见世面的后生。
杨振武正要开口介绍,陈旭却微微摇头示意不必。他乐得清静,正好可以仔细观摩。
“杨老哥,这位小友是?”一个身材干瘦、留着山羊胡的老者走了过来,目光在陈旭身上扫过。
“这位是陈旭陈先生,是我的朋友。”杨振武介绍道,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恭敬,“陈先生,这位是‘百草堂’的孙老先生,于药材辨识一道,堪称大家。”
孙老先生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杨振武何等身份,竟对一个年轻人用上“先生”的敬称?他不由得多看了陈旭两眼,依旧没看出什么特别,便笑了笑,转向杨振武寒暄起来。
陈旭对孙老先生微微颔首,便自顾自地走向那些摆放着交换物的石台。
石台上的东西五花八门。有装在玉盒里、散发着浓郁药香的野山参、何首乌;有颜色各异、隐隐透着能量波动的奇异矿石;也有一些残破的兽皮卷、玉简,上面刻着模糊不清的文字或图案。
陈旭不动声色地运转起体内的气感,尝试去感知这些物品。
大部分药材在他感知中,只是蕴含着或多或少的草木精华,比周平提供的品质稍好,但并未有质的飞跃。那些矿石,也大多只是蕴含着一些杂乱的金属性能量或土性能量。
直到他走到一个角落的石台前,目光落在了一块约莫拳头大小、通体黝黑、表面布满不规则孔洞、毫不起眼的石头上。
摊主是个穿着旧军大衣、沉默寡言的中年汉子,抱着胳膊靠在廊柱上,对来往的人爱答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