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锋瞥了他一眼,眼神平静无波,既没有因为被轻视而恼怒,也没有因为被惊叹而得意。他早就准备好了说辞,语气淡然,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以前运气好,跟着一位下放到我们这儿牛棚的老先生学过几年。他是有大学问的人,教我认字,也教了几句洋文。只是后来…我自己不争气,把路走歪了,辜负了他老人家的教诲。”
他这番半真半假的话,既解释了自己能力的来源(符合这个年代常见的师承背景),又点明了自己曾经的“不堪”,与现在的“幡然醒悟”形成对比,更增添了几分真实性和说服力。
果然,他这话一出,服务员和旁边的招待所负责人脸上都露出了“原来如此”和些许“惋惜”的神情。看向他的目光,也从最初的惊疑、鄙夷,逐渐转变为了带着几分佩服和感慨。
“高手在民间啊!”张永强感慨地拍了拍陈锋的肩膀,愈发觉得这个年轻人不简单。他不再提南下之事,而是热情地拉着陈锋:“走走走,小兄弟,忙活这一早上,你一定还没吃饭!哥哥我必须请你吃个早饭,好好感谢你!顺便,还有几个小问题,想再向你请教请教。”
陈锋本想立刻回去,但看着张永强真诚而热切的眼神,又想到或许能借此了解更多当下的市场信息,为下一步的“君子兰”计划做准备,便点了点头:“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在招待所旁边一家相对干净的小饭馆里,张永强点了一笼肉包子,两碗豆浆,还要了一碟花生米。在等餐的间隙,他又拿出那份合同,指着几个之前被忽略的细节向陈锋请教。
陈锋一边吃着热腾腾的肉包子(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要让妻女也尽快吃上肉的决心),一边用简洁易懂的语言,为张永强分析了合同中关于付款方式、交货期限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的几个模糊条款,并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他的分析一针见血,眼光独到,让张永强听得连连点头,后背甚至惊出了一层冷汗——这里面有几个坑,要不是陈锋点明,他可能真要栽进去!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小兄弟,你真是我的福星!”张永强激动不已,对陈锋已是心服口服。他不再仅仅将陈锋视为一个临时救场的翻译,而是看作了一个可以平等交流、甚至能给他带来启发的商业伙伴。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