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州深秋的雨夜,雨水密集地敲打着玻璃幕墙,发出细碎而急促的声响。
田玉兰独自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指尖无意识地抚过冰凉的玻璃表面,留下一道模糊的水痕。
窗外,整座城市的灯火在雨幕中晕染成一片朦胧的光海,仿佛她此刻的心绪,明亮与混沌交织,希望与忧虑并存。
林晓梅那通电话里的每一个字,仍在她耳边回荡:
“石安今天遇到了点意外,不过他已经化险为夷。”
“意外……”
田玉兰低声重复着这两个字,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她转身走向角落的嵌入式保险柜,输入密码时,手指竟有些难以抑制的颤抖。
柜门无声滑开,最上层并非堆叠的财务报表或合同协议,而是一个略显陈旧的紫檀木盒。
木盒表面雕着细密的缠枝莲纹,光泽温润,显然常被摩挲。
她轻轻打开盒盖,里面整齐收着几张边角泛黄的照片、几封字迹娟秀的信笺,以及一枚镶嵌着淡紫色珍珠的梅花造型胸针。
她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三年前深港的那场经贸论坛。
当时作为主讲嘉宾发言的田玉兰,在茶歇时被一个年轻女孩拦住。
女孩穿着一身简洁的学院风连衣裙,眼神清澈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就一个关于“民营资本伦理边界”的产业政策问题,向她提出了极具洞察力的追问。
那个女孩就是林晓梅,当时还是深港师范大学经济系的学生代表。
田玉兰欣赏这份超越年龄的锐气与思考深度。
论坛结束后,两人在酒店顶楼的咖啡厅有过一次长达两小时的私下交谈。
林晓梅提到自己来自湖广省向阳县,正在做一个关于“乡镇企业家的原始积累与社会责任”的课题研究,田玉兰则从自己白手起家、历经商场沉浮的真实经历出发,给予了许多中肯而坦诚的建议。
临别时,田玉兰从手包中取出这枚梅花胸针,轻轻别在林晓梅的衣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