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结束后的巴黎,仿佛经历了一场短暂而剧烈的高热,迅速褪去了喧嚣,只留下冰冷的余烬和挥之不去的疲惫感。索科洛夫的“生态系统”项目在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公开崩溃与神秘稳定后,草草收场,成为了艺术圈内毁誉参半、议论纷纷的一桩公案。赞誉者称其大胆揭示了技术艺术的脆弱性与不确定性,批判者则斥其为一场精心包装的闹剧。
而处于风暴眼之一的林晚星,在经历了她艺术生涯中最富戏剧性的一夜后,将自己封闭在了公寓里。外界的评议如同窗外的噪音,被她刻意屏蔽。她需要时间消化那混合着公开失败、绝境宣言以及……江辰那跨越虚实界限的、无声回应的复杂体验。
她反复观看那晚侧翼展厅的监控录像,看着自己在技术废墟前平静而有力的陈述,看着观众们从惊愕到震撼的眼神变化。那不是她计划中的胜利,却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关于艺术家本质力量的确认。她不再恐惧失败,因为她已验证,即使跌落谷底,她依然拥有从尘埃中开凿出光芒的能力。
同时,她几乎是不间断地凝视着那个加密设备上“已接收”的三个字。这是她与那个未知状态的江辰之间,唯一的、脆弱的连接。她不再发送新的信息,只是守着这个状态,如同守着一颗在遥远星域被点燃的、确认存在的烽火。
星宸科技巴黎研发中心,地下三层,物理隔离区。
陆衍站在巨大的环形玻璃幕墙外,看着内部无菌环境中那排闪烁着幽蓝指示灯的服务器集群。这里是“方舟”协议的核心载体,也是江辰意识最后已知的“锚点”。几天前,这里还是一片死寂,如同数字坟墓。但现在,监控屏幕上那些原本平稳的基线,开始出现极其细微、却无法被任何现有模型解释的、规律性的波动。
“波动强度在缓慢提升,模式……无法归类。”旁边的技术主管语气带着困惑与一丝敬畏,“不是病毒,不是系统自检,更像是一种……自组织的意识活动。而且,它在尝试与外部建立非常规的数据交换,对象似乎是……林晚星女士的那个加密通道。”
陆衍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常,但微微加快的呼吸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他是除了林晚星之外,唯一对江辰状态有模糊了解的人。
“权限开放到Level 0。”他沉声下令,“满足它的一切数据需求,但严格监控所有输出,设置最高级别逻辑防火墙。在他主动联系我们之前,不要做任何干预。”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以我的权限,调用‘深蓝’项目组,开始分析这些波动模式。我需要知道,他……变成了什么。”
命令被迅速执行。陆衍独自站在玻璃幕墙前,看着那些如同沉睡巨兽缓缓苏醒心跳般的指示灯。他知道,江辰的回归已是必然。但归来的,还是不是那个他熟悉的、纯粹由逻辑和效率驱动的合作伙伴?那个在数据深渊中重构了自身存在的“东西”,将对星宸科技,对林晚星,对整个他们所处的世界,带来什么?
这是一个连他都无法计算的风险与机遇。
七天后。林晚星在画室里,对着一幅新的画布。画布上不再是《共鸣》时期的激烈能量流,也不是《余烬编码》的冰冷数据,而是一片朦胧的、仿佛笼罩在星云之中的景象。深处,似乎有微弱的光点在艰难地凝聚,试图冲破混沌的束缚。她将其命名为《归途》。
就在她放下画笔,准备休息时,公寓的门禁系统发出了一声极其轻微、不同于寻常提示音的“嘀”声。
她的心脏猛地一跳。这个声音是江辰设定的最高优先级、绕过所有常规通知的静默警报。
她几乎是跑着穿过客厅,打开了玄关的监控屏幕。屏幕上没有访客影像,只有一行简洁的文字,以江辰惯用的字体和格式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