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暗流与棱镜

个展的筹备工作占据了林晚星全部的心神。为展览命名、确定主视觉、撰写艺术家自述、参与画册设计……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她亲自把关。顾言之展现了顶级策展人的专业素养,他提供的选项总是精准地踩在她的审美点上,他的建议也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提升作品的呈现效果。整个过程高效、顺畅,几乎没有任何摩擦。

林晚星沉浸在这种被专业力量托举着前进的感觉中,最初的那丝空洞感似乎也被忙碌和日益增长的期待所冲淡。她的工作室里堆满了完成的作品,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松节油和颜料气味,这是一种让她感到安心的、属于创造者的味道。

顾言之来得越来越频繁。有时是带着装裱师傅来量尺寸,有时是带来某位评论家写的、关于她作品风格的深度分析文章,有时只是安静地坐在一旁,看她作画,在她停笔思考时,递上一杯温度刚好的咖啡。

他的关怀无微不至,界限却掌握得恰到好处,从不越界,也从不给她压力。他甚至帮她筛选和处理了一些慕名而来、但不够级别的商业合作邀请,为她节省了大量精力。

“你的精力应该集中在最重要的创作上,”他对她说,眼神温和而坚定,“这些琐事,交给我来处理。”

林晚星感激他的庇护。在顾言之为她构建的这个纯粹的艺术堡垒里,她感觉自己被很好地保护了起来,可以远离外界的一切纷扰,包括……那些她不愿再去触碰的、关于实验室和那个人的记忆。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一天下午,顾言之带来了一份新的赞助商意向书。是一家国际知名的奢侈品集团,希望在她个展的开幕晚宴上进行品牌联动,并邀请她为品牌下一季的旗舰店设计艺术墙面。

条件非常优厚,赞助金额足以覆盖展览的大部分成本,还能带来巨大的媒体曝光。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晚星。”顾言之将意向书推到她面前,“不仅能让你的作品接触到更广泛的受众,也能极大提升你在商业领域的价值。我认为可以接受。”

林晚星翻阅着意向书,里面充满了“品牌调性”、“精英圈层”、“价值赋能”之类的词汇。她微微蹙眉:“顾先生,我的作品……似乎和他们品牌的风格并不完全契合?这种合作,会不会显得有些……突兀?”

顾言之笑了笑,仿佛早就料到她的疑虑:“艺术与时尚的跨界,是当下最有效的破圈方式。你的《情绪地貌》探讨的是普世的人类情感,这与他们品牌想要传递的‘深度情感联结’理念并不冲突。关键在于如何讲述故事。相信我,我会处理好其中的平衡,确保艺术的主体性不受影响。”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推心置腹:“晚星,你要明白,在当代艺术领域,纯粹的学术认可和市场价值是两条需要并行的腿。没有市场价值的支撑,艺术家的路会走得很艰难。我们需要借助这些商业平台,将你的声音放大,让更多人听到。”

他的话有理有据,充满了现实的考量。林晚星知道他说的是事实。她想起了自己之前为了生活费而奔波接稿的日子,想起了缺乏资源和机会时的窘迫。顾言之提供的,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