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依旧温暖,咖啡的余香似乎还萦绕在鼻尖,但那份偷闲得来的宁静,如同被戳破的泡泡,无声地消散了。回到居所,加密数据板上的信息流冰冷而真实,将两人迅速拉回现实。
杜恒坐在书桌前,屏幕上是杨振通过绝对安全渠道传来的、经过高度处理的普罗米修斯理事会初期会议摘要。争论激烈,各方势力角力明显,虽然基于“审慎”与“透明”的框架暂时占据了上风,但主张强硬管制和“先发制人安全措施”的声音从未停止,且其论调中总能巧妙地利用公众的恐惧心理。
“他们只是在等待时机。”杜恒轻声总结,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那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或者,在寻找一个新的、足以引爆舆论的‘危机’。”
林可没有回应,她正闭着眼,眉头微蹙,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感知上。在她面前的另一个屏幕上,流动着并非来自杨振的情报,而是“守夜人”——那位神秘的网络守护者——直接推送过来的、未经修饰的原始数据流碎片。
这些数据更加黑暗,更加直接,也更加令人不安。
【加密邮件片段,发自某跨国化工企业核心实验室】:“……对‘样品K-7’的逆向工程取得突破,其催化效率远超预期,但副产物显示出……(数据被抹除)……神经毒性。建议无限期封存,但董事会要求评估军事应用潜力……”
【暗网某私人论坛聊天记录】:“……听说‘黑市’上流出了一批‘古董’,据说是从‘大爆炸’废墟里扒出来的好东西,能量签名很特别,有几个老主顾很感兴趣,价格炒得极高……”
【匿名账户发布的招聘信息,隐藏极深】:“诚聘理论物理学家、量子信息工程师,要求对非线性时空模型有深入研究,能接受长期海外封闭工作待遇优厚……(附带的能量签名验证与星N残余模式高度吻合)”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像毒蛇潜行过草丛留下的细微痕迹,拼凑出一幅令人脊背发凉的图景:贪婪从未消失,只是转入了更深的地下;对危险力量的追逐换了个名目,依旧在进行;星N的幽灵,并未随着其主力湮灭而散去,它化整为零,如同致命的孢子,散落在全球的阴影角落,等待着复苏的条件。
林可的手臂印记传来一阵细微的、冰冷的悸动,不是尖锐的警告,而是一种持续的、低沉的嗡鸣,仿佛某种沉睡的巨兽在深渊中翻了个身,搅动了深水的寒意。
“暗流从未停止,”她睁开眼,声音有些发紧,将屏幕转向杜恒,“甚至……可能变得更隐蔽,也更分散了。”
杜恒快速浏览着那些信息,脸色凝重。他虽然无法调动那些被封锁的核心记忆,但基本的逻辑和判断力仍在。“‘回声’的碎片……就像撒入干柴的火星。一点点的诱惑,就足以点燃人心深处固有的贪婪和疯狂。”
就在这时,林可的个人加密终端发出了一声极轻微的、独特的提示音——来自“守夜人”的专属信号。
一条没有任何文字、只有一张图片的信息弹了出来。
图片似乎是从极远的距离,透过复杂的光学干扰捕捉到的,模糊而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