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启明星”计划正在多条线上加速推进。
陈知行坐镇中枢,利用其父的影响力及自身在学界的信誉。
在不同层级的会议上,持续强调苏想归国的战略意义,统一内部思想,调各方资源,为可能的外交博弈准备详尽的技术价值评估报告和应对预案。
他像一台精密的中央处理器,冷静地调度着一切。
李泽川的“暗线”则更加诡谲。
通过吴老板的渠道,一些用于干扰视线的“烟雾弹”被释放出去,吸引了部分监视力量的目光。
周炽所在的团队,则争分夺秒地利用苏想传递回来的关键思路,拼命推进项目进度。
他们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基于苏想理论的成果,这不仅是技术突破的需要,
更是要在苏想归国时,向她也是向世界证明,祖国拥有能够让她才华彻底绽放的沃土。
巨大的压力下,周炽几乎长在了实验室,胡子拉碴,眼里却燃烧着不服输的火焰。
而在大洋彼岸,苏想也并非完全孤立无援。
艾利克斯虽然整天嘻嘻哈哈,但嗅觉敏锐。
他察觉到苏想周围气氛的微妙变化
他没有多问,却利用自己在“星环”内部的人脉和技术优势,不动声色地帮她清理了几次可疑的网络探测,
并“偶然”地在她办公室附近增加了几个他自己捣鼓出来的、伪装成环境监测器的小玩意儿。
“嘿,苏,别担心,我就是觉得这边的空气质量数据波动有点异常,放几个传感器监测一下。”
他眨眨眼,一如既往的插科打诨,但苏想知道,这份情谊,她记下了。
甚至连沃尔特·肖,在施加压力的同时,也展现出了某种复杂的“保护”。
他似乎并不希望苏想真的因为“越线”而彻底与美方决裂,那不符合【普罗米修斯】和AFRL的利益。
因此,在克莱恩等人要求对苏想实施更严格管控时,他以“保障科研效率”和“避免打草惊蛇”为由,进行了某种程度的缓冲。
这一切的暗流涌动,最终汇聚到一个关键节点——苏想的归国方式与时机。
直接乘坐商业航班?
风险太高,几乎等于自投罗网。
通过第三方国家中转?
需要极其可靠的接应和复杂的身份掩护。
秘密通道?
这需要内外完美配合,任何环节出错都可能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