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老友的筹码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陈知行转过身,镜片闪过一道白光,

“既然德国人把苏想当【核心资产】捂着,国内某些力量又觉得筹码不够,那我们……就帮苏想,找一个更能出得起价码,也让德国人更忌惮的买家。

据我所知,美国人正在攻克的高超音速项目,其材料瓶颈与苏想最新的论文方向高度重合,他们比德国人更清楚她那篇论文在军事应用上的颠覆性价值。

为了这种能打破平衡的人才,他们愿意付出代价。”

周炽倒吸一口凉气:“你疯了?把想想推到美国人那里?”

“不是推,是制造一个机会!

一个让苏想的价值,被更强大的力量发现并争夺的机会。”

陈知行语气平稳,却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

“只有水被搅浑,我们才有可能摸鱼。

也只有当苏想的归属,上升到更高层面的博弈时,国内那些瞻前顾后的人,才会真正意识到她的分量!”

他坐到电脑前,开始起草一封全英文的邮件,收件人是艾利克斯。

邮件内容看似是一封纯粹的学术交流信,高度赞扬了艾利克斯团队近期在某预印本网站上发布的一篇【关于超燃冲压发动机新型热障涂层】的理论文章,并“不经意”地提到:

“……拜读大作,深受启发。

尤其您在文中提到的关于界面非稳态振荡的处理,和现于德国马普研究所的苏想博士,近期在《自然·材料》上发表的跨尺度模型,在核心思想上有着惊人的互补性。

若能将苏博士的模型应用于贵方体系,或许能彻底解决那个困扰已久的高温剥离难题。

附上苏博士论文链接,仅供参考。

期待未来的交流。

您忠实的,陈知行。”

这封邮件,看似是学术分享,实则是一封精准的“推荐信”和“提醒函”。

它直接将苏想的论文价值,与美国最顶尖、最敏感的“普罗米修斯”计划的核心难题挂钩,提醒对方:

这个人,值得你们下场争夺。

点击“发送”的那一刻,陈知行知道,他们按下了一个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的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