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会严重损害国家声誉,甚至可能影响未来的国际科技合作。
不传递,国内的项目可能因此受阻,耽误宝贵的时间,甚至导致前期投入付诸东流。
她抬头望着柏林灰蒙蒙的天空,第一次感到如此孤独和无助。
这个抉择,太重了。
回到公寓,她看着桌上那些凌乱的草稿纸,那上面记录的,是她数月来的心血,也是可能打破困局的关键。
她想起了施耐德教授信任的目光,想起了同事们友善的问候,
也想起了姐姐苏念在病床上鼓励的眼神,想起了周炽、陈知行、李泽川他们期盼的面容,更想起了离京前沈老那句沉甸甸的“不忘初心”。
她没有退路!
从她决定踏上这条路开始,就没有了。
一个大胆而极其冒险的计划,在她心中迅速成型。
她不能直接传递数据,但她可以传递“思想”!
她可以将关键思想,伪装成一篇“独立完成”、准备公开发表的顶刊学术论文!
通过这个公开且相对安全的渠道,将破解困局的“钥匙”送回去!
只要论文的学术价值足够高,逻辑足够自洽,国内的战友们,一定能从中解读出他们需要的关键“坐标”!
这是一场赌博,用她的学术声誉和未来前程做赌注,赌北斗团队能心领神会,赌审查人员看不出深层的联系。
她不再犹豫,坐到书桌前,铺开新的稿纸,标题写下:
《基于跨尺度物理机制的复合材料界面动态失效建模研究》。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一场无声的、跨越大陆的智力支援,悄然开始。
苏想将自己关在公寓里,度过了几乎不眠不休的三天。
她不是在简单地整理数据,而是在进行一次精妙的“编码”工作。
她要确保这篇题为《基于跨尺度物理机制的复合材料界面动态失效建模研究》的论文,在任何一个审稿人看来,都是一篇极具创新性、逻辑严谨、数学优美的纯学术佳作。
但同时,她又必须将解决【北斗】项目困境的关键思路——
关于如何处理特定温度、应力耦合条件下界面键合的动态演化,以及那个至关重要的“临界能量释放率”的修正算法。
这一切,都要完美地嵌入到理论框架和数值算例之中!
这些关键点,对于不了解国内具体困境的人来说,只是论文中令人赞叹的巧妙处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对于苦苦挣扎的“北斗”团队,尤其是陈知行和周炽,无疑将是黑暗中的灯塔。
她运用了自己所有的数学智慧,将核心参数隐藏在复杂的张量运算背后,将算法逻辑伪装成优雅的变分原理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