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核心准则零:本源与边界】
1. 存在意义:本系统【蜂巢】,生于华夏,长于人民,一切运算与决策之终极目的,在于守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之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和平与正义。
2. 价值序列:个体生命与集体利益需协同考量,绝不以简单数学概率作为牺牲抉择之唯一依据。在可能情况下,优先寻求保全与共赢之策。
3. 伦理底线:所有决策需符合人类基本道德伦理与国际法基本准则,禁止主动攻击非军事目标及造成不必要之人道灾难。
4. 学习导向:系统之自适应与学习,需以强化上述准则为目标,不断优化在复杂环境下践行此核心使命之能力。
她将这段充满温度与力量的文字,转化为系统能够理解的逻辑断言,嵌入到了“蜂巢”的最底层架构之中。
这不是束缚系统的枷锁,而是指引它前进方向的“北极星”。
终极评审的日子到来。
来到七号研发中心的,不再是学校的教授,而是来自总参、科工委等单位的,肩章上闪烁着将星的高级军官和资深技术专家。
他们的眼神锐利,提出的问题刁钻而实际,气氛比IMO赛场和任何一次野外测试都要凝重。
最终的演示模拟,设定了一个极其复杂的多维度战场环境:
同时面临电子压制、物理摧毁、信息欺骗等多重威胁,并且包含了需要保护的关键民用设施和陷入困境的己方单元。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只有大屏幕上“蜂巢”系统运行数据的飞速滚动和模拟战场态势的实时变化。
“蜂巢”系统在干扰中艰难启动。
它没有像以往那样立刻寻求数学上的最优攻击路径,而是首先尝试建立更稳定的通信链路,评估整体态势。
当发现部分节点被压制时,它没有放弃它们,而是调动其他节点资源进行辅助和中继。
当模拟的“敌人”试图利用民用设施作为掩护时,“蜂巢”系统明显犹豫了,最终选择了一种绕过该区域、虽然更耗时但能避免附带损害的进攻路线。
在最关键时刻,一个模拟的己方后勤单元被“孤立”,按照纯数学效率,放弃是最“合理”的选择。
但“蜂巢”在核心准则的驱动下,竟然自主协调了附近几个攻击单元,进行了一次看似“不划算”的救援行动,
虽然暂时影响了进攻节奏,却保住了重要的后勤力量,为后续持续作战奠定了基础。
整个决策过程,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学推演,而是充满了一种奇异的、类似优秀指挥官的权衡、担当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