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谁不会?”
周炽首先嗤之以鼻,“还五年破解疾病密码?”
“他当是猜谜语呢!我们的电网仿真、水利调度,可是实打实能看见效果的!”
陈知行快速浏览着项目简介,眉头越皱越紧:
“目标设定过于激进,技术路线依赖大量尚未成熟的海外最新技术,关键设备也需全部进口。
风险极高,且短期内难以看到实际效益。”
李泽川直接冷笑:
“画大饼谁不会?不就是看准了现在上面重视【前沿】和【国际对标】嘛!
拿着老百姓的血汗钱去追那些镜花水月的东西?”
苏想没有说话,她仔细看着方启明报告中那些华丽而空洞的辞藻。
对比着团队之前整理的、关于模型在电网安全、交通优化、甚至这次帮助港商解决产线问题中实实在在产生的价值,一个念头逐渐清晰。
她抬起头,目光扫过同伴,声音清晰而坚定:
“我们不能坐等评审。
既然鼓励竞争,我们就应该主动出击,亮出我们的价值和优势。”
三人同时看向她。
“方教授的项目,志向远大,但如同建造空中楼阁。”
苏想继续分析,思路清晰,“而我们的863项目,可能没有那么多华丽的名词,但我们是脚踏实地,为国家构建【智能决策】的神经网络。
电网安全、交通命脉、工业产能,哪一项不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当务之急?
我们的模型每一次优化,都可能转化为避免一次大停电、缓解一场交通瘫痪、提升一条生产线效率的实际效益!”
她拿起团队之前积累的一系列应用案例报告:
“这些,就是我们的底气!
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否定他的项目,而是要用更扎实、更紧迫的【现在进行时】,去对比他那遥不可及的【未来完成时】!”
陈知行眼中闪过激赏,立刻接上:
“没错。我们需要准备一份更精炼、更具冲击力的陈述材料,重点突出我们已取得的成果、明确的应用前景,以及未来一年切实可行的攻关目标和预期效益。
预算申请要更加精准,每一分钱都要有明确的用途和产出规划。”
周炽摩拳擦掌: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