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提问的刁钻与恶意,像隐藏在暗处的冷箭,意图将这支远道而来的中国队伍射落马下。
但陈知行顶住了。
他清隽的面容上看不出丝毫波澜,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冷静的头脑,一一化解了这些刁难性问题。
当他用一个精妙绝伦的数学类比,将对方预设的陷阱轻巧转化为己方论据的支撑点时,苏想清晰地听到身旁传来一声极轻的抽气声。
她内心震撼不已——原来数学的严谨与力量,可以展现得如此淋漓尽致,近乎一种艺术。
他的声音平稳,用词精准,即使无法在有限时间内展开所有细节,其清晰的思路和有力的论据,也让对方无法真正得逞。
苏想几乎是屏息听着。
她知道陈知行很强,但此刻才如此直观地感受到这种“强”所带来的震撼。
那是一种建立在绝对知识储备和超凡冷静之上的掌控力。
她心中原本的慌乱,渐渐被一种由衷的信服所取代——原来真正的学霸,是这样在刀光剑影中闲庭信步的。
同时,一股不甘落后、想要奋力追赶的冲动在她心底滋生。
她身边的队友如此耀眼,她绝不能拖后腿,她也要拿出配得上与他们并肩的表现!
轮到苏想补充阐述医学应用价值部分时,她深吸一口气,将姐姐那个惊心动魄的用药风险预警案例娓娓道来。
她没有煽情,只是用比刚才更加平静而坚定的语言,讲述了模型如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揭示出被丰富临床经验也可能忽略的致命风险。
当她展示出姐姐那本边角磨损的蓝皮笔记本上,那颤抖却决绝的红色笔迹并与模型生成的预警报告并列投影在屏幕上时,会场里第一次出现了短暂的寂静。
那种跨越学科、旨在拯救生命的真诚力量,打动了许多人。
匿名提问的刁难势头,终于被这股源自现实需求的力量稍稍遏制。
北大的答辩在一种复杂的气氛中结束。
尽管顶住了压力,但那种被针对的感觉挥之不去。
随后上场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代表队,瞬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作为夺冠头号种子,他们的气场截然不同。
项目是高性能计算在流体力学中的前沿应用,理论深厚自不必说,其展示的计算机模拟可视化效果,在这个年代堪称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