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兰溪会师,忠魂得祭
兰溪,地处三江交汇,水网密布,舟楫往来如梭,是浙中重要的水陆码头。赵高翔率领大队人马抵达此处,虽身心俱疲,却也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着手利用此地发达的水路,重新整编队伍,部署防务,并将百姓、工匠及重要物资陆续装船,准备沿衢江向龙游、衢州方向进一步转移。
城内外一片繁忙景象,码头上桅杆如林,士卒引导着人流登船,秩序虽显匆忙,却并无太多混乱。王秀楚、陈子龙等人穿梭其间,协调各方,确保这庞大的转移计划能顺利进行。笼罩在队伍上方的,是金华屠城的阴影,以及对未来的一丝茫然。
次日清晨,薄雾尚未在江面上完全散去,下游方向忽然传来了阵阵号角与帆影。警戒的斥候飞马来报:“侯爷!下游出现大队水师船只,打的是‘翁’字旗和‘吴’字旗!”
赵高翔闻讯,立即带着张鼐、夏完淳等将领登上兰溪城头观望。只见衢江之上,数十艘大小战船破雾而出,为首几艘高大的楼船上,旗帜鲜明,甲胄闪亮,正是翁之琪和吴易的水师!
原来,翁之琪与吴易在接到赵高翔从金华发出的求援与转移信息后,忧心如焚。他们深知金华战事之险,赵高翔主力有倾覆之危。二人不敢耽搁,立即集结了麾下所有能调动的水师力量,一路溯江而上,遇有小股清军水寨或拦截,便强行攻击突破,日夜兼程,紧赶慢赶,终于在赵高翔抵达兰溪的第二天,成功会师!
船只靠岸,跳板放下。翁之琪一身水师将领的鳞甲,未等站稳,便快步冲上码头,其身后跟着同样面带焦灼与期待的吴易。当他看到安然无恙、虽面带倦色但目光依旧锐利的赵高翔时,这个在长江风浪里颠簸半生都未曾皱眉的汉子,眼眶瞬间就红了。
“侯爷!”翁之琪抢前几步,单膝跪地,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末将救驾来迟,让侯爷身陷险境,万死莫赎!”他身后的吴易及一众水师将领也齐齐拜倒。
赵高翔连忙上前,双手将翁之琪扶起,又示意众人起身。他握着翁之琪坚实的手臂,用力摇了摇,感慨道:“之琪,吴将军,何罪之有!若非尔等稳固后方,兼程来援,我赵高翔与这数万军民,焉能在此安稳立足?快快请起!”
他目光扫过翁之琪及其身后那些原属黄得功部下的老班底,心中一动,一个念头浮现。他沉声道:“之琪,你来得正好。我有一物,需交予你,交予所有曾追随靖国公(黄得功谥号忠烈,后追封靖国公)的弟兄们。”
翁之琪抬起头,眼中带着疑惑。只见赵高翔对身旁的亲兵队长周猛示意了一下。周猛会意,转身从一名亲兵手中接过一个木匣,郑重地捧到翁之琪面前。
木匣尚且带着一路奔波的尘土,但边缘缝隙处,隐隐透出一股令人心悸的血腥气。
“打开它。”赵高翔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