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烽火连营夜 红豆寄相思

第六十七章:烽火连营夜 红豆寄相思

广信府衙,灯火通明。相较于福宁后方的些许温情,此地的气氛凝重如铁。

坏消息接踵而至。先是确切的军报传来,监军张家玉在新城浴血奋战,身中流矢,折臂堕马,最终因寡不敌众,残部溃散。张家玉本人起初欲北投广信,奈何抚州已被金声桓麾下王得仁牢牢控制,鹰潭方向亦遭清军频繁袭扰,通路已断。万般无奈之下,这位忠勇之士只能带着少数亲随,折向往南,朝其广东老家方向突围而去,生死未卜。

“郑彩误国!该杀!”赵高翔接到消息时,一拳砸在案几上,震得茶盏作响。西线门户因此洞开,王得仁占据抚州,其派出的游骑不断试探鹰潭防线。虽然他已派沉稳持重的吴之蕃加强鹰潭守备,目前战事规模不大,清军似以骚扰牵制为主,但其真正意图,显然是配合东线清军,甚至可能寻隙深入福建!

“将军,最新通报。”林锐无声无息地出现,呈上一封密函,“北线确认,清酋图赖、张存仁部主力数万,已自衢州、常山一线拔营,兵锋直指绍兴、杭州。鲁监国方面,方国安、王之仁等部正紧急调兵布防,两浙大战,一触即发。”

形势图在赵高翔脑中清晰勾勒。清军此番是双拳齐出,一拳砸向鲁监国,若浙东崩溃,另一拳便可毫无后顾之忧地狠狠砸向他赵高翔,乃至整个福建!而福建的门户,杉关因郑彩不战而逃已失,至关重要的仙霞关,则还在那个首鼠两端的郑芝龙手中。郑芝龙……他能守住吗?或者说,他愿意守吗?

与此同时,来自福州朝廷的消息也透露出令人不安的气息。吴志葵通过秘密渠道传来信息,隆武帝朱聿键得知郑彩擅自撤退、导致张家玉兵败、江西局势恶化的消息后,勃然大怒,在朝堂上几乎失态。然而,怒斥之后,是更深的无力。郑芝龙集团尾大不掉,朝廷能直接指挥的兵马寥寥无几。陛下如今几乎一日一诏,连连催促远在湖南的督师何腾蛟,盼其能派兵东进,接应朝廷“移跸”湖广,以摆脱郑氏的控制。

“地盘还是太小,兵力还是太少……”赵高翔凝视着地图上自己控制的赣东北狭长区域,虽连战连捷,根基渐稳,但面对清廷这等庞然大物的全面压力,依旧感到捉襟见肘。他需要时间,需要空间,需要更多的力量。

就在这内忧外患、焦头烂额之际,亲兵统领呈上了一个小巧的竹管——来自福宁的信鸽传书。

赵高翔心中一动,挥退旁人,小心翼翼地取出管内薄如蝉翼的纸条。上面并非寻常文字,而是一连串看似毫无规律的数字。他立刻从贴身暗格中取出一本看似普通的《诗经》以及一张写满对应规则的绢布——这正是他离开福宁前,与唐晏珠约定的密语底册。

借着烛光,他手指顺着数字一一对应,将那些冰冷的符号,转化为带有温度的文字。当黄蜚伯父确认晏珠心意、愿以娘家人主婚,并汇报福宁兵员、鲁监国沿海空虚等情报逐一呈现时,他紧锁的眉头稍稍舒展。尤其是看到最后关于晏珠才识可用,询问是否送其前来广信的建议时,他沉寂许久的心湖,仿佛被投入一颗暖石,漾开层层涟漪。

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取过一张新的小纸条,研墨提笔。他没有再用密语写那些军国大事,而是直接用俊朗的笔迹,写下了一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