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回廊,名不虚传。
绝对的寂静并非空无,而是被一种浩瀚而温存的能量流动所填满。
塞拉斯蒂安沉浸其中,感觉自身如同投入光之海洋的一粒微尘,每一个细胞都在贪婪地吸收着这纯粹的光明之力,修复着与“窃影”化身及死寂残骸战斗留下的创伤与疲惫。
他的心神首先沉入对“神之十二曲”根基的检视。
那源自创世光暗碰撞本源的力量体系,此刻如同过度拉拽后的琴弦,虽然未断,却显得松弛而黯淡,尤其是新近领悟、尚未稳固的“辉光赋格”,其结构更是波动不定,那些本应和谐共鸣的光之音符散乱如同碎星。
修复过程缓慢而精细。他引导着回廊内精纯的光明能量,如同最耐心的工匠,一点点梳理、温养着这些受损的力量根基。
回廊的环境提供了绝佳的条件,这里的光明力量不仅纯净,更带有一股万古沉淀的宁静意蕴,极大地安抚了他因连番激战和秘密重压而始终紧绷的精神。
随着伤势的稳定和基础力量的逐步恢复,塞拉斯蒂安的思绪不可避免地转向了教皇的话语,以及自身力量那“不容于传统教义”的变化。
“光明之道的广阔,远非经院条文所能尽述……”
教皇陛下的话语在他心间回响。
这让他想起了神庭内部关于力量境界划分的那个古老传统——以历史上七位开创了全新境界、将光明之力推向新高峰的先贤姓氏命名的七大境界。
这七大境界,并非简单的能量积累,而是对光明本质理解的一次次飞跃,是生命层次伴随信仰与感悟的升华。
第一境,“坎贝尔之境”,意为“光之感应”。
这是入门之境,修行者初步感知并引导微光,淬炼体魄与精神,奠定基础。绝大多数神庭卫士终其一生在此境打磨。
第二境,“拉斐尔之境”,意为“光之凝聚”。
能量由感而凝,可化光为盾,凝光为刃,施展基础神术。圣殿骑士的中坚力量大多处于此境。
第三境,“索勒之境”,意为“光之涌动”。
力量如泉涌,磅礴不息,能支撑更强大的神术与持续作战,并可初步将光之力场外放,影响周遭。精英骑士与高阶修士于此境崭露头角。
第四境,“阿斯塔特之境”,意为“光之心焰”。
此境是关键分水岭,需在内心点燃永不熄灭的光明心焰,意志与力量深度融合,可调用更精纯的高阶神术,甚至初步触及领域之力。能达此境者,已是神庭高层骨干,如许多主教和骑士团长。
第五境,“梵卓之境”,意为“光之意志”。
心焰化为不灭意志,光之力开始带有强烈的个人印记与规则特性,言出法随,意志可直接干涉现实,构建稳固的强大领域。历代宗教裁判所所长、圣殿骑士团大团长及部分枢机主教,方有可能踏足此境。
塞拉斯蒂安全盛时期,便是屹立于梵卓之境的巅峰,甚至触摸到了下一境的门槛,被公认为神庭最顶尖的战力之一。
第六境,“诺拉之境”,意为“光之化境”。
以身化光,融于光明法则,举手投足皆引动磅礴天地之光,领域之内自成规则,近乎神迹。达到此境者,无不是名留青史的传奇人物,如当代教皇陛下,便是神庭的诺拉之境强者。此境强者,已是大陆秩序的守护者层级。
而传说中的第七境,“艾欧罗斯之境”,意为“光之源头”或“近神之光”。
据说达到此境者,能窥见光明法则的源头,触及创世之秘,其威能已非凡人所能揣度,近乎神话。历史上仅有那位以“艾欧罗斯”为名的始祖先贤达到过,后世是否有人真正踏入,已成绝密,只存在于经卷最隐晦的记载和人们的想象之中。
每一重境界的提升都艰难无比,不仅需要天赋与苦修,更需要对光明教义有独到而深刻的理解与践行,甚至需要某种契机与顿悟。
塞拉斯蒂安回顾自身。他所拥有的“神之十二曲”,其根源本质极高,甚至可能超越了现行境界体系的描述范畴,但具体发挥出的威力,仍受限于他自身的理解、意志和能量层次。
他之前的力量层级,大致对应梵卓之境的巅峰。
然而现在,经历了生死锤炼,融合了暮光之力,领悟了“辉光赋格”这种能够统合异质力量、构建绝对防御的乐章,他的力量本质已经发生了蜕变。这不再是纯粹的传统光明之力,而是一种更复杂、更接近“平衡”本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