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如常、仿佛只是换个地方读书的艾尔海森;

难掩激动、为好友暗暗鼓劲的卡维;

还有已换上巡林官装束、目光带着赞赏与探究的提纳里。

场中更汇聚了教令院重量级的学者:

明论派贤者阿什利眉头紧锁、生论派贤者纳菲斯目光如炬、甚至部分来自枫丹科学院的工程师亦在座中,急切等待见证这场注定载入史册的答辩。

而你,在开口前,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台下密集的人群,最终精准地捕捉到了那个意料之中的身影——

一身低调常服,却难掩尊贵气息,脸上挂着虚假平静的大贤者阿扎尔,正隐藏在角落的阴影里,眼底翻涌着难以测度的风暴。

答辩开始,你走上舞台,如登临星空观测台的主持者。

没有一丝年轻人该有的畏怯,你的声音清晰、冷静、充满洞穿迷雾的力量。

你首先指出了《梨多梵谛星图辑录》中关于赤王星轨的根本性谬误:那个特定“赤沙星垣”参考星的赤经偏移量、那关键行星的逆行周期描述……每一点质疑都如同手术刀般精准,辅以从赤王陵核心观测台获取的一手数据图谱进行佐证,坚实无比,无可辩驳。

紧接着,你以赤王遗留的观测设施的复原设计为例——那些巨型青铜浑仪的残骸、精密定向石环、暗室投影孔阵——精辟剖析了现有星相测绘技术的理论局限与方法论的偏狭。

而赤王科技,如何在沙漠极端的条件下,以其对环境因素的深刻理解和转化,创造出一套适应性强、精度惊人的独特天文测绘体系。实例论证如星辰罗列,条理分明,光芒耀眼。

面对台下部分学者出于震惊或固有立场提出的连番质询——其中不乏阿扎尔追随者的尖锐诘难——你面不改色,从容不迫。

逻辑缜密,引证广博,或旁征博引教令院冷门资料库中的佐证,或巧妙还原赤王设施的观测步骤加以验证。

你的应答如星河倾泻般流畅无碍,每一个问题都像一块投入深潭的石子,反而激荡起你智慧更深邃的光芒,将质疑一一化解。

小主,

当你的论述进入尾声,整个剧场仿佛置于星海之下,寂静得只剩下呼吸声。

“综上所述——”

你的声音略微低沉,带着一种超越学术范畴的深邃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