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内城外,毛鸿宾派出的几路人马,正顶着刺骨的寒风和漫天大雪,艰难地执行着寻人的任务。
城内一路,由彭行密亲自坐镇指挥。差役们拿着模糊的画像,再次深入那些白日喧嚣、夜晚沉寂的深巷,敲开一间间可能收留行旅客商的小门脸、大杂院。风雪夜,敲门声显得格外突兀,惹来不少抱怨和警惕的目光。
差役们陪着小心,一边解释是寻访迷路的亲戚,一边仔细打量每一个开门的人。然而,一夜过去,依旧一无所获。
出城的两路,遭遇的困难更大。积雪深可没膝,道路难辨,马匹行进极其缓慢,时常陷入雪坑。差役们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徒步跋涉。城郊的寺庙、庵堂、废弃的祠堂、甚至看庄稼的窝棚,都成了搜寻的目标。
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手脚冻得几乎失去知觉。灯笼在风雪中忽明忽灭,微弱的光线只能照亮眼前方寸之地。
每到一个地方,差役们都需用力拍打紧闭的山门或柴扉,大声呼喊,往往要等很久,才有睡眼惺忪的僧人、道士或守庙人哆哆嗦嗦地开门。一番询问,得到的回答大多是摇头:“并无生人借宿”、“未曾见过画像中人”。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毛鸿宾和彭行密在签押房内坐立不安。
炭盆里的火早已熄灭,也无人想起去添。冰冷的房间里,只有两人沉重的踱步声和窗外永不停歇的风雪声。焦虑如同藤蔓,紧紧缠绕着他们的心。
毛鸿宾眼中布满了血丝,连续几日的紧张和缺眠让他疲惫不堪。
彭行密也失去了往日的从容,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报——”一声嘶哑的呼喊打破了死寂。一个浑身是雪、眉毛胡子都结了冰凌的差役连滚带爬地冲进签押房,跪倒在地,声音带着激动和寒冷带来的颤抖:“禀……禀道台大人,彭……彭老爷,城东广德寺……有……有发现。”
毛鸿宾和彭行密同时扑到差役面前,急声问道:“快说,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