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声音不高,甚至有点沙哑,却像一口钟,在空旷的奉天殿里撞得嗡嗡响。

他没跪,只是站着,眼睛平视着龙椅上的嘉靖,眼神里没有敬畏,只有一片死寂的悲,他对这个王朝,对这位君主,彻底失望了。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力量,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利剑,直插嘉靖的心脏。

李红星站在阴影里,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停了。他看着黄老师的嘴唇在动,看着他的手在抖,看着他的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掉,却没擦——那不是演员的泪,是海瑞的泪,是为天下百姓掉的泪。

他能感受到海瑞内心深处那种巨大的悲痛和无奈,那种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

他突然懂了什么是风骨,不是宁死不屈的刚,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是哪怕粉身碎骨,也要把民为重这三个字,砸在帝王的心上。

他知道,海瑞的死谏,不仅仅是为了百姓,更是为了唤醒这个沉睡的王朝,为了唤醒那些麻木不仁的官员。

“咔!”

张立导演喊停时,片场静得能听到灯光设备的电流声。黄志忠老师还站在丹陛上,没动,眼泪还在掉。

陈保国老师从龙椅上站起来,走过去,拍了拍他的后背,没说话,却递了张纸巾,两个老戏骨,用最沉默的方式,完成了一场灵魂的对话。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彼此的理解和敬佩,这种惺惺相惜的情谊,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李红星走出阴影,感觉自己的衣服都被冷汗浸湿了。他掏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了一行字:“演员的终极,是让角色活在观众心里,也活在自己骨头里。”

他知道,这句话不仅仅是对黄志忠老师的赞美,更是对自己未来演艺道路的期许。他要像海瑞一样,用自己的表演,去传递一种精神,去影响更多的人。

那天收工后,他没立刻回公寓,而是去了国家图书馆。他在古籍阅览室里翻到一本《海瑞集》,里面收录了《治安疏》的全文。

他坐在窗边,一字一句地读,读着“陛下之误多矣,大端在修醮”,读着“天下之人不知陛下久矣”,眼泪突然掉在了书页上,不是为自己,是为海瑞,为那个明知会死,却还要说真话的人。

他感到自己与海瑞之间,仿佛建立了一种跨越时空的连接,他能感受到海瑞内心深处那种孤独和悲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张立导演说我们在创造一个活的世界,因为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魂,海瑞的魂是“民为重”,吕芳的魂是“忠与凉”,冯保的魂是“藏与狠”,这些魂凑在一起,就成了一个活的大明,一个让观众能哭、能疼、能记住的世界。

他知道,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些魂都演出来,让它们在荧幕上熠熠生辉。

夜深了,李红星躺在床上,闭上眼睛,意识沉入梦境。梦境中,奉天殿的场景再次浮现,他与吕芳再次上演告别。这一次,他尝试着在吕芳转身离开时,眼神中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挣扎,仿佛在犹豫是否要上前挽留,但最终还是被理智和恐惧所压制。

那滴泪,也变得更加沉重,更加无声,仿佛包含了冯保所有的无奈和悲凉。

他在梦中模拟了嘉靖皇帝在看到那滴泪后的反应,嘉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但很快又被冷漠所取代,这让李红星对冯保的命运有了更深的理解。

接着,梦境又切换到海瑞死谏的场景。他站在阴影里,看着黄志忠老师饰演的海瑞,感受着那股凛然正气。他尝试着让冯保的眼神中多了一丝敬佩,一丝对海瑞的理解,但很快又被宫廷的规则和自身的利益所掩盖。

他知道,冯保不可能像海瑞那样,为了天下苍生而奋不顾身,但他内心深处,或许也曾有过一丝对正义的向往。

这种矛盾和挣扎,让冯保这个角色更加真实,更加有血有肉。

李红星在梦境中反复排练着这些场景,不断调整着自己的表演细节,直到他觉得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都完美地诠释了冯保这个人物的复杂性。

他知道,梦境是他最好的排练场,在这里,他可以尽情地尝试,尽情地犯错,然后不断地修正,不断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