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姐的冷处理策略,像一招险棋,让公司的整个宣传团队,都捏了一把汗。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一个当红艺人,在面对舆论危机时,选择装死,这无异于是自断臂膀。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网络上的风暴,果然,愈演愈烈。
由于官方和李红星本人,都没有做出任何回应,一些营销号和黑粉,变得更加有恃无恐。
他们开始深挖李红星的黑料,将他从横店一路走来的经历,解读成一个充满了心机的上位史。
“一个毫无背景的群演,怎么可能连续拿到《精忠报国》和《琅琊榜》这种顶级资源?背后要是没人,鬼才信!”
“听说他跟《琅琊榜》的导演是亲戚,那个角色,本来是别人的,被他截胡了。”
“现在又搭上了宁浩和黄勃,这小子,手段可以啊!为了红,什么戏都肯接,真是毫无底线!”
各种真假难辨的谣言,开始在网络上流传。
李红星那刚刚建立起来的、光辉的正能量形象,一时间,变得岌岌可危。
一些原本就对他无感的路人,在这些谣言的煽动下,也开始对他产生了负面印象。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李红星这次要凉凉的时候,舆论的风向,却发生了一丝奇妙的、戏剧性的转变。
起因,是几个专业的、在业内颇具影响力的影视评论人,几乎在同一时间,发布了几篇长文。
他们的文章里,没有提任何关于李红星的八卦和谣言,而是从一个纯粹的、专业的角度,分析了《疯狂的保安》那支备受争议的预告片。
“……很多人都在说,李红星这次的转型是失败的,是自降身价。但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一个真正的演员,最勇敢、也最值得尊敬的一次尝试。
他没有选择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去重复那些能为他带来赞誉的、成功的角色。
而是选择打碎自己,去挑战一个与他自身形象,反差巨大的小人物。这种勇气,在当下的年轻演员中,凤毛麟角。”
“……从预告片的几个片段来看,李红星的表演,是成立的。
他抓住了小人物身上那种,既卑微又执拗的喜剧内核。他的土,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为了无限地,贴近角色。
我不敢说,这部电影最终的成片会如何,但我敢说,李红星的这次尝试,绝对值得我们所有人的期待。”
这些来自于专业人士的、客观而理性的分析,像一股清流,瞬间就冲淡了网络上那股乌烟瘴气的氛围。
一些被黑粉和谣言带偏了节奏的路人,在看到这些文章后,也开始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这件事。
“咦?听影评人这么一说,好像有点道理啊?”
“对啊,仔细想想,一个敢于扮丑、敢于挑战自己的演员,总比那些只会在偶像剧里耍帅的面瘫,要强多了吧?”
“我靠,我就是因为那些粉丝天天刷哥哥好帅、人设崩了才烦的。现在她们脱粉了,我反而对这个李红星,有点路人转粉了怎么回事?”
一种奇妙的逆反心理,开始在路人盘中,悄然蔓延。
而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则是宁浩导演。
这位一向不爱在社交媒体上发言的鬼才导演,竟然破天荒地,转发了那支预告片,并且,只配了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