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者》的准备期正式拉开序幕,李红星的生活节奏瞬间变得紧凑起来,就像一台被精确调校过的机器,每一秒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每天清晨六点,当北京城的大多数人还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美梦时,李红星已经准时出现在公司地下室的练功房。
这里没有健身房里那些花里胡哨的器械,只有简单的垫子、沙袋,以及一面巨大的落地镜。
退役特种兵张教官,一个身材精悍、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正背着手站在落地镜前,眼神锐利得像两把刀子。
他穿着一身宽松的迷彩服,虽然已经退役,但身上那股军人的气质却丝毫未减。
他盯着李红星的站姿,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每一个字都像钉子一样,精准地敲打在李红星的心上:
“肩膀再沉半寸,重心再往下压一点。特工混在人群里,得像块不起眼的石头,不能有任何突兀感。
太挺拔反而扎眼,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你的与众不同。”
李红星深吸一口气,努力调整着自己的重心,将脊柱的弧度压得更自然些。
他试着让自己的身体放松,但又不能完全松懈,要保持一种随时可以爆发的张力。这是一种矛盾的统一,也是伪装的精髓。
他发现,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调整,更是一种心理上的转变。
他要学会隐藏自己的锋芒,融入到最普通的人群中,成为一个毫不起眼的存在。他想象自己是一滴水,融入到大海中,不激起一丝波澜。
张教官的要求非常细致,甚至精确到每一个肌肉群的控制。
他让李红星在练功房里模拟各种场景:在人潮拥挤的地铁站里穿梭,在喧嚣的菜市场里买菜,在安静的图书馆里看书。
每一个场景,李红星都要保持一种隐形的状态,让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
起初,这对他来说非常困难,他总是会不自觉地挺直腰板,或者眼神过于锐利,显得格格不入。
但张教官非常有耐心,他会一遍又一遍地纠正李红星的动作,直到他完全掌握为止。
“你得学会用身体说话,用眼神伪装。”张教官一边示范,一边解释,“明台的伪装,不是简单的变装,而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一种气质。
他可以是一个玩世不恭的纨绔子弟,也可以是一个冷酷无情的特工,但无论哪种身份,他都要让人觉得自然,没有一丝破绽。”
李红星没花一周那么久,仅仅三天就摸透了其中的诀窍——不是刻意松弛,而是让肌肉形成伪装记忆。
这种记忆一旦形成,就能在关键时刻,让身体下意识地做出最符合角色身份的反应。
他发现,这种伪装记忆一旦形成,就很难被察觉,因为它已经成为了身体的一部分。
就像演萧景睿时习惯束腰,那种端正和规矩已经刻进了他的骨子里。
现在,他能在抬手的瞬间,让眼神从清亮转为混沌,像蒙着层薄纱的湖面,看似平静无波,实则深不可测。
这种眼神的转变,是他对明台这个角色理解的具象化,也是他伪装能力提升的体现。
“很好。”张教官看着他在模拟人群中穿梭,脚步轻得像猫,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他可以在最嘈杂的环境中,做到来去无声,仿佛一个幽灵。
张教官满意地点点头,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下次试试端咖啡杯,手指别扣那么紧,少爷的手得带着点漫不经心的懒,那种对一切都无所谓的态度,才是明台的精髓。”
李红星端起道具咖啡杯,指尖虚虚搭着杯耳,试着让自己的姿态更随意一些。他忽然想起《琅琊榜》里谢玉喝茶的姿态,那份藏在从容里的算计,与明台的伪装竟有几分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