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下午是周姐的观影课,说是上课,其实更像聊天。她会调出各种电影片段,从镜头语言讲到背后的资本运作,比如《霸王别姬》为什么能拿金棕榈,《活着》为什么在国内禁映多年。她不仅仅分析电影本身,更会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导演的个人经历,甚至是一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这些不只是故事,是活生生的历史。”周姐翻着影单,语气深沉,“你得知道每个时代的电影,都带着当时的烙印。比如八十年代的第五代导演,他们的镜头里总有股乡土气,那是因为他们大多经历过上山下乡,对土地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
而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则充满了港英时代的浮华与焦虑,以及对回归的迷茫。进入新世纪,电影又开始变得更加商业化,资本的介入让电影的制作更加精良,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过度追求票房,忽视艺术性。”
李红星的笔记本已经写满了三本,每一页都密密麻麻,有台词摘抄,有镜头分析,还有周姐随口说的“圈内秘闻”。比如某位大导演拍电影时总带个风水先生,因为他相信风水能影响票房和口碑;某位影后获奖是因为老公砸了一个亿,买通了评委,这种事情在圈里并不少见,只是大家心照不宣。
“这些事听听就行,别往外传。”周姐敲了敲他的笔记本,语气严肃,“圈里没有不透风的墙,一句无心的话,可能就坏了大事。你现在是新人,更要谨言慎行,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也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想法。娱乐圈里,很多时候,沉默是金。”
除了周三下午的“观影课”,李红星每天的学习和训练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他的日程表被华姐和团队精确到分钟,几乎没有一丝空闲。
每天早上,李红星都要早起背单词。他买了一个小巧的单词机,里面储存了大量的英文单词和短语,都是影视行业常用的专业词汇。
他知道,现在很多国际合作项目都需要演员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这是他必须补齐的短板。
他一边刷牙一边听,一边吃早餐一边默念,甚至在去公司的路上,也会抓紧时间背诵。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每天至少记住五十个新单词,并且定期复习。
下午是形体训练时间。他的私教是一个体格健硕的退役运动员,名叫张猛,人称“猛哥”。猛哥的训练方法非常严苛,每次都把李红星练得像一滩泥。
从基础的体能训练,到专业的武打动作,再到舞蹈和形体塑造,猛哥都要求李红星做到极致。他会亲自示范每一个动作,然后让李红星一遍又一遍地模仿,直到动作标准、力量到位为止。
“演员的身体是武器!”猛哥一边帮他拉伸,一边气喘吁吁地说,“你看胡哥,都三十多了,每天还坚持晨跑,坚持健身,不然怎么扛得住大夜戏?怎么能保持那么好的状态?你现在年轻,更要打好基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你演戏的资本。一个好的演员,不仅仅要有演技,更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形象。”
李红星每次训练完,都会感到全身酸痛,但他知道,这是身体在变强的信号。他看着镜子里逐渐清晰的肌肉线条,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他知道,这些汗水和努力,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变成他演艺事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