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室里很热闹,王哥正和几个剧务围坐在一张桌子旁聊着天,桌上还放着没吃完的盒饭。看到李红星提着果篮进来,王哥笑着指了指他,对身边的人说:“瞧瞧,我说这小子会来事儿吧,昨天刚受了点提点,今天就来道谢了。”

“王哥,各位大哥,一点小心意不成敬意,感谢大家昨天的照顾。”李红星没有只对着王哥一个人,而是把姿态放得很低,对着在场的所有人都微微鞠了一躬表达了谢意,然后将果篮放在了桌子中央,“天气热,大家吃点水果解解暑。”

这一手,让在场的几个老剧务都对他心生好感。其中一个负责服装的胖师傅笑着说:“这小伙子会来事,比那些眼高于顶的强多了。”

王哥示意他坐下,还亲自给他倒了杯水:“昨天那场戏,你表现确实不错,冯导回去还跟我提了一嘴,说你有灵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红星双手接过水杯,指尖触碰到温热的杯壁,心里暖烘烘的。他没有接那句有灵气的话,而是再次把功劳推给了对方:“都是王哥您给的机会,要是没有您推荐,我哪有机会在冯导面前露脸啊。”

这话虽然带着点奉承,但说得真诚不油腻,王哥听着极为舒服,脸上的笑容更浓了。

两人闲聊了几句,从天气聊到《血战孤城》的拍摄进度,李红星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认真听着王哥说话,偶尔插一两句,句句都说到点子上。

他知道,现在还不是说正事的时候,得先把气氛铺垫好。

聊了大概十几分钟,看到王哥喝了口水,似乎有了些空闲,李红星看准时机,状似无意地提起了正事。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年轻人特有的向往和崇敬,眼神也变得格外真挚:“王哥,我昨天回去,在网上看到一个消息,说郑龙导演要拍《精忠报国》了,是真的吗?”

“消息倒是真的,”王哥点了点头,随口答道,“圈里都传开了,大制作,投资不少,郑导筹备了好几年呢。”

“那可真是太厉害了!”李红星的眼睛里瞬间闪烁起光芒,他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瞒您说,我爷爷是参加过战争的老兵,我爸也是退伍军人,我从小就是听着岳飞、杨家将这些故事长大的,骨子里就对这种保家卫国的英雄人物有种说不出的崇拜。

一听到郑导要拍这个,我这心里就跟火烧似的,特别激动。”

他没有提自己想演戏,只是在表达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怀。但这份情怀,却恰恰是《精忠报国》这部剧最需要的内核。

一个连对英雄都没有崇敬之心的人,又怎么可能演好英雄身边的角色呢?

王哥是什么人?在圈里摸爬滚打了二十年,早就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人精一样的人物。他立刻就听懂了李红星的言外之意。

这小子,聪明!他不是在赤裸裸地求角色,而是在巧妙地展示自己与这部剧的契合度,用情怀打动自己。

这种做法,比那些拿着简历照片到处堵人,嘴里说着“导演看看我,我能演”的年轻人,高明了不止一个段位。

王哥沉默了片刻,他看着李红星那双清澈而充满正气的眼睛,心里有了计较。帮他一把,对自己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不过是给个联系方式,说句话的事。

还能卖这小子一个人情,将来万一他真的出头了,自己也能落个伯乐的名声。就算没出头,自己也没任何损失。

“郑导的戏,你也知道,要求高得很,选角更是严上加严,”王哥缓缓开口,语气带着点严肃,先给李红星打了预防针,“现在剧组刚开始筹备,选角导演那边忙得脚不沾地,一堆专业演员的资料都看不过来呢。我跟他们不熟,人微言轻,说不上什么话。”

听到这话,李红星的心猛地沉了一下,像被泼了一盆冷水。但他脸上依旧保持着聆听的尊敬,没有露出丝毫失望的神色,只是点了点头:“我明白,郑导的戏肯定要求高,能理解。”

“不过……”王哥话锋一转,看着李红星没有因为自己的话而沮丧,眼神依旧坚定,心里更满意了,“我倒是可以把选角副导演的联系方式给你。你自己准备一份像样的简历发过去,就说是我介绍的,让他给你个试镜的机会。至于成不成,能不能抓住机会,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