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生活区青春气息扑面而来, 到处是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孔,讨论着选修课、社团、未来的计划,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好奇与期待。
他注意到不少新生和老生的谈话中偶尔会提到“凌默”这个名字。
还有科幻迷讨论着《三体》的剧情,也有人哼唱着《青花瓷》的调子,凌默听着这些,下意识地将帽檐又压低了点,心情有些微妙。
文学院的报到点相对其他理工学院更显安静些,但氛围浓厚。旁边的公告栏贴着各类文学讲座、诗歌征文比赛的海报,隐约能听到有学生在一旁讨论着诗词歌赋和古典文学
办理手续需要排队。凌默前面排着一个看起来非常活跃、话痨的男生,正不停地和前后的人搭讪,仿佛天生自来熟。
男生回过头,看到身后低调的凌默,立刻热情地开口:“嘿,同学!我叫赵晓亮,文学系新生!你这帽子挺酷啊,是不是也学凌默大神?哈哈,现在好多人都模仿他戴帽子!”
凌默:“……嗯,随便戴戴。” 声音刻意压低。
赵晓亮丝毫不觉尴尬,继续滔滔不绝:“哎,你知道凌默吗?就是那个唱歌和诗词牛逼到爆炸的大神!听说他好像隐匿了,说不定就藏在哪个大学里呢!诶,你说咱学校这么大,他会不会也来啊?” 他越说越兴奋,开始脑洞大开。
正好这时,轮到赵晓亮办理手续了。前面的师姐催促道:“那位同学,别聊了,快过来签字!”
赵晓亮这才悻悻作罢。
办理旁听生手续的过程异常简单,并没有任何小说里常见的戏剧性邂逅。没有热情似火的学姐,也没到看秀色可餐的新生,负责登记的一男一女两位研究生师兄师姐学姐,长相普通,但态度还算热情周到。
“同学叫什么名字?”师姐抬头看着凌默,平淡的问到。
“曾阿牛。”凌默平静地回答。
听到这个名字,师姐和旁边的师兄几乎同时抬起头,好奇地打量了他一眼。这名字在星海文学院这种地方,确实显得有些……独特和朴实。学姐似乎想说什么,但很快觉得不太礼貌,于是赶紧收敛神色,熟练地在电脑上核查信息。
“哦,找到了,你是旁听生是吗。这是你的校园一卡通,收好。”将一张崭新的卡片递给凌默,又补充道:“这卡很重要,食堂、图书馆、打热水、坐岛内公交都能用,记得及时充值。”
凌默接过卡片,上面印着他的化名“曾阿牛”和一串学号还有他的照片,照片最近照的,略显沧桑。他道了声谢,便将卡片收好,整个过程平淡无奇,没有多余的话。
正如师兄所说,旁听生原本没有宿舍安排。还是许教授特意关照,才为他在生活区的教师公寓争取到了一个单身公寓。这里环境更清静,适合独自居住和不被打扰。
报道手续完成后,新生们接下来的重头戏就是拖着沉重的行李,寻找自己未来的窝——宿舍。
凌默很快就注意到了一个有趣且普遍的现象:
那些落单的、或者看起来需要帮助的女新生身边,尤其是那些长相甜美、气质出众的,往往很快就会有一两位甚至三四位热情的学长“恰好”出现。
“学妹,是去女生宿舍吗?我知道路,行李给我吧,顺路!” “同学,你这箱子看起来真沉,我来帮你抬一段!” “女生宿舍在那边,有点远,我带你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