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默随着许教授、顾教授几人在巨大的展览墙前缓缓踱步,饶有兴致地浏览着上面悬挂的数百幅诗作。他看得很快,但目光扫过,便对这个世界的诗词平均水平和审美取向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果然如他之前所感,这个平行世界的诗词文化确实相对匮乏,科技树可能点在了别的方向。大多数作品,无论是书法还是内容,都显得规整有余,而灵性和深度不足。许多诗作过于追求格律的工整和对仗的精巧,却忽略了意境的开掘和情感的真挚表达。

他特意去看了目前投票排名最高的几幅作品。

其中一首排名前三的七律,题为《观瀑》:

“白练悬空势浩然,雷声轰鸣震宇寰

彩虹架桥添锦绣,紫气东来绕山峦

凌默心中微微摇头:“辞藻堆砌,刻意追求气势,却流于表面,显得矫揉造作。最后两句更是直白无力,少了含蓄之美。”

另一首排名前五的作品,题为《仙瀑》:

“氤氲紫雾漫仙台,玉龙飞泻九天来。

珠玑乱溅霓裳舞,琼浆倾泻瑶池开。

凌默心想:“这首倒是华丽许多,用了大量神话典故和比喻,但典故用得生硬,仿佛是为了用典而用典,缺乏内在的逻辑和情感联系,显得堆砌和空洞,结尾也略显俗套。”

然而,就是这样的作品,却引来了现场许多文人学者的啧啧称赞:

“好!‘此句甚妙,有祥瑞之兆!”

“《仙瀑》用典精当,想象瑰丽,当属上乘之作!”

“看来今日魁首,必在此二者之中产生了!”

凌默理解他们的赞叹,毕竟在这个文化环境下,他们可能真的没见过更出色的作品。就算听过凌默作品的人,所谓“文人相轻”,一部分人可能没听过或不愿认可突然冒出来的凌默,另一部分人则真心觉得自己或朋友写的已是顶尖。这就如同井蛙语海,夏虫语冰,认知的局限决定了审美的天花板。

网络上,关于交流会命题创作的讨论更是热火朝天,相关话题牢牢占据热搜前列。全民参与投票和讨论的热情,堪比凌默前世的世界杯。每次交流会都能诞生一些被广泛传诵的“佳作”,也能捧红几位“诗坛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