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但已初具雏形的情报网,如同在茫茫大海上为“蛟龙号”点亮了几盏微弱却至关重要的航标灯。依靠着黑皮老三传来的关于“海狼组”暂时转移目标的消息,以及渡边老汉那次隐晦的提醒,郭春海抓住了一个短暂的时间窗口,指挥“蛟龙号”在日本海那处盛产蓝鳍金枪鱼的渔场,进行了一次极其高效且幸运的作业。
那是一次近乎完美的狩猎。他们布下的延绳钓,奇迹般地钩住了两条体型超过两百公斤的成年北方蓝鳍金枪鱼!当那两条如同海中宝石般、流线型身躯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巨物被费力地拖上甲板时,整个“蛟龙号”都沸腾了!这种顶级食材,在国际市场上是按克计价的奢侈品!其价值,远超之前所有帝王蟹和紫海胆的总和!
狂喜之后,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如何将这两条“金疙瘩”变现?通过正规渠道运回国内销售,不仅手续繁琐,税费高昂,更关键的是,根本无法卖出与其品质相匹配的天价。国内的市场和消费水平,还远未达到能够消化这种顶级海鲜的程度。
答案只有一个——黑市。通过隐秘的渠道,直接出售给能出得起价、且懂得其价值的国际买家,最好是能支付硬通货(美元、日元)的买家。
“联系黑皮老三,”郭春海没有丝毫犹豫,对负责通讯的船员下令,“告诉他,我们手里有‘硬货’,问他有没有‘特殊’的销路,要快,要稳!”
消息通过密语发出后,等待是焦灼的。两条价值连城的蓝鳍金枪鱼被小心地放血、去鳃、埋入碎冰中,最大限度地保持其鲜度。船员们围着这两个“宝贝”,既兴奋又紧张,仿佛守着两座随时可能喷发的金山。
一天后,黑皮老三的回信来了,内容简短而隐晦:“货已知悉。三日后,子时,老地方,‘药商’验货。只认现金,不二价。”
“老地方”指的是中俄朝三国交界处公海上一个约定俗成的、用于灰色交易的锚地。“药商”是黑市上对大宗、高价值货物买家的隐称。
“准备交易。”郭春海目光沉静,心中却绷紧了一根弦。黑市交易,风险与利益并存。对方是人是鬼,是诚心交易还是黑吃黑,都是未知数。
三日后的夜晚,“蛟龙号”按照约定,悄然驶入了那片被称为“三不管”的漆黑锚地。海面上除了他们,只有零星几点来自其他同样进行着不可告人交易的船只的微弱灯光,彼此都保持着警惕的距离。
子时刚过,一艘没有任何灯光标识、船体黝黑的中型快艇,如同暗夜中的鲨鱼,悄无声息地靠了过来。快艇船头站着两个人,都穿着深色衣服,看不清面容。
“是‘药商’的人。”负责了望的格帕欠低声道。
郭春海示意放下舷梯。那两人敏捷地登上“蛟龙号”甲板。为首的是个精瘦的中年男子,眼神锐利如鹰,扫过甲板上的船员,最后目光落在郭春海身上,用带着闽南口音的普通话说道:“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