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元年的夏末,暑气尚未完全消散。
自江南建康府一路西行,山川景致便渐渐起了变化。
那份水乡独有的温婉与富庶悄然隐去。
取而代之的是愈发苍茫、古拙的山野之气。
鼎州,古称“武陵”。
正是五柳先生笔下那篇【桃花源记】所发生之地。
陈安自入此地界,也不急着去寻夹山灵泉禅院。
而是在这山水之间游历数日,印证此地风土人情,感受山川地貌。
一袭青衫,手持九节杖。
如寻常云游道人一般,缓步穿行于乡野之间。
见阡陌纵横,良田处处。
乡人虽不算富庶,却也大多能安居乐业。
往来之间,脸上不见汴梁左近流民那般的麻木与愁苦。
偶有遇到孩童于田垄间嬉戏,见陈安做道人打扮。
便会好奇跟在身后,口中唱着不知从哪里听来的歌谣。
“道士道士,何处来?身披星月,脚踏埃......”
陈安闻声,多是报以一笑。
随手赠予些许糖果,引来阵阵欢呼。
这般山野恬然光景,倒也真有几分世外桃源的安然意境。
数日之后,陈安一路打听,寻到位于石门县地界的夹山。
只见此山山势连绵,古木参天,幽深静谧。
一条由青石铺就的古道,蜿蜒向上,隐入云雾之间。
他沿着山路拾阶而上,耳畔唯有清风拂过林间的簌簌声响,以及远处传来的几声清越鸟鸣。
行至半山腰,一座古刹便终于在云雾缭绕中悄然露出轮廓。
此方庙宇藏于深山,背靠绝壁,却不显半分破败。
青瓦红墙,飞檐斗拱。
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之下,自有一股庄严肃穆之气。
山门前,两尊石狮饱经风霜,威严依旧。
时有悠悠钟鸣自寺中传出,伴着若有若无的禅唱声响。
佛韵盎然,直叫人心神宁静。
陈安立于山门前,静观良久。
心道这夹山灵泉禅院,倒也果真不负其“千年古刹”之名。
不见污浊,清净雅致。
随后上前几步,叩响厚重朱漆山门。
不多时,便有一位身着灰色僧衣的知客僧将门拉开一道缝,探出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