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齐赵联盟

陈余与田解率领联军,拥戴着被项羽流放、饱经风霜的赵王歇,浩浩荡荡,重返魂牵梦萦的赵国故都——邯郸。

当那熟悉的、巍峨的邯郸城墙映入眼帘时,赵王歇早已是老泪纵横。劫后余生的赵地百姓,听闻正统赵王归来,无不箪食壶浆,扶老携幼,涌出城门,跪伏于道路两旁,哭声与欢呼声响彻云霄。“赵王回来了!”“天佑赵国!”的呼喊声此起彼伏。这份发自肺腑的拥戴,是对张耳暴政最有力的控诉,也是对陈余复国功勋最直接的肯定。

盛大的入城仪式后,在刚刚清扫干净血迹、尚存战火痕迹的邯郸王宫大殿之上,赵王歇举行了隆重的复国大典。他身着崭新的王袍,虽然身形依旧瘦削,但精神矍铄。他当众宣布,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陈余将军!”他目光灼灼地望向阶下肃立的陈余,“你忍辱负重于代地,不忘故国;你运筹帷幄,联合齐王,诛杀国贼张耳;你浴血奋战,光复邯郸社稷!此等复国大功,上昭日月,下感黎民,堪比再造乾坤!寡人…寡人无以为报!”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清晰而庄重地宣告:“特封陈余将军为——代王!代地三郡(代郡、雁门郡、云中郡),永为代王之封邑!世袭罔替!”

群臣山呼万岁。陈余撩袍跪地,深深叩拜:“臣,谢大王隆恩!大王万岁!”然而,当他抬起头时,眼中却并无多少欣喜若狂之色,反而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深沉。代地?苦寒、偏远、直面匈奴兵锋的北疆边陲?这岂是他陈余忍辱负重、呕心沥血所追求的目标?他想要的,是留在这刚刚收复、百废待兴却根基深厚的赵国核心——邯郸!他深知张耳虽败逃,但其党羽余孽未清,赵国境内暗流涌动;他更清楚赵王歇性格暗弱,缺乏雄主之才,根本无力掌控这刚刚经历战乱、强敌环伺的复杂局面。最重要的是,项羽!那个睚眦必报的西楚霸王,在东方和北方接连遭受如此重创,岂能善罢甘休?一场席卷北方的复仇风暴随时可能降临!赵国,需要他陈余的谋略、威望和铁腕来凝聚人心,整军备战,对抗那即将到来的滔天巨浪!

“然!”陈余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瞬间压过了殿内的喧哗,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赵国初复,百废待兴!强敌环伺于外(意指项羽),余孽潜伏于内(意指张耳党羽)。社稷飘摇,人心未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他目光恳切而坚定地望向赵王歇:“臣,虽受封代王,然拳拳之心,日夜所系,唯我赵国安危!臣请大王恩准,暂留邯郸,辅佐大王,肃清余逆,整顿吏治,安抚黎庶,整军经武!待局势稍定,社稷稳固,臣再赴代地就藩不迟!”

他这番话说得合情合理,掷地有声。赵王歇本就依赖陈余,此刻更是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应允:“代王忠义无双,心系社稷!寡人准奏!赵国之事,全赖代王操持!”

陈余心中一定,目光随即转向阶下那位在襄国血战中勇猛无匹、身先士卒的猛将夏说。“夏说将军!”陈余的声音充满赞赏,“将军忠勇贯日,武艺超群,于襄国之战,身先士卒,斩将夺旗,立下赫赫战功!更兼深孚众望,士卒归心!”他转向赵王歇:“臣举荐夏说将军为代相国!代臣先行镇守代地,统领边军,防备匈奴,安抚边民,拱卫赵国北疆!请大王恩准!”

夏说闻言,出列单膝跪地,声如洪钟:“末将愿往!定不负大王、代王重托!匈奴若敢南窥,必让其有来无回!”

赵王歇自然无不允诺。于是,在群臣和百姓的见证下,陈余以“代王”之尊,行监国辅政之实,牢牢掌控着赵国,此时赵国疆域大体恢复,包括原常山国大部及代地的核心权力,坐镇邯郸,总揽军政大权。而猛将夏说,则带着陈余的部分亲信兵马和自己本部人马,北上苦寒的代地,替陈余看守那名义上的封国,成为赵国北方的屏障。

齐王田荣赠予的兵甲粮秣,成为赵国重整武备的重要基石。齐赵同盟,在陈余的精心运作和绝对掌控下,如同一把淬炼得锋利无比、寒光四射的匕首,稳稳地悬在了西楚霸王项羽辽阔疆域的北境咽喉之上!邯郸城头,那面硕大的“赵”字王旗在秋风中猎猎招展,宣告着一个旧时代的终结和一个充满变数的新时代的开始。而千里之外的彭城,那声震碎青铜灯架的怒吼余音,似乎仍在宫阙深处隐隐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