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种子萌芽

忽然,几处微弱的、但却纯净而富有生机的“势运”涟漪,吸引了他的注意。

这些涟漪并非源自权力中心,而是分散在京东路、京西路等地的数个州县。

它们的气息平和而向上,带着泥土的芬芳与谷物生长的喜悦。

与汴京那浮华的漩涡截然不同。

“这是……”

陈稳心中微动,仔细感知着那涟漪中蕴含的信息碎片。

模糊的景象在他心间闪过:沉甸甸的麦穗、农夫脸上真切的笑容、地方官员收到嘉奖文书时的欣慰……

“是了,是之前通过‘南风记’和周淮安等人渠道,散播出去的改良农具……”

陈稳立刻明悟。

“看来,已经开始见到成效了。”

几乎与此同时,张诚带着最新的情报快步走入。

“君上,好消息!”

张诚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伪宋京西路、京东路等地传来确凿消息,去岁及今春推广的几种新式犁铧、耧车,在试用田亩中取得了明显增产!”

“约有半成到一成的提升!”

“虽非惊世骇俗,但在寻常年景,已足可活人无数!”

“相关州县官员因此得到吏部考评优等,或受嘉奖。”

陈稳嘴角微微勾起一抹弧度。

“好!”

“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祥瑞’!”

“效果如何?伪宋朝廷有何反应?”

张诚回道:

“效果颇为显着。”

“尤其是那曲辕犁的改进型,省力且深耕效果更佳,极受农户欢迎。”

“伪宋工部已下文,命相关州县总结经验,准备在更大范围推广。”

“更重要的是,此事在伪宋地方官场引起了不小震动。”

“许多原本对此类‘奇技淫巧’不屑一顾,或持观望态度的官员,看到同僚因引进‘良法’而获赏,也开始心动,纷纷主动向工部或相熟的技术官吏打听,寻求类似能提升政绩、惠及地方的‘良法’。”

“哦?”

陈稳眼中精光一闪。

“也就是说,我们无意中,反而为后续的技术渗透,打开了一扇更宽的门?”

“正是如此!”

张诚肯定道。

“此前技术扩散,多靠我等主动投放,或依靠周淮安等个别有识之士艰难推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如今,需求开始从伪宋官僚体系内部自发产生。”

“这无疑大大降低了我们后续行动的门槛和风险。”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