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知遇之恩

伪宋,汴京。

初夏的微风拂过宫墙内的柳梢,带来几分难得的凉爽。

李沅抱着几卷文书,步履沉稳地走在通往枢密副使王旦公廨的廊庑下。

他面容依旧刻板,眼神却比往日多了几分专注与审慎。

吏部南曹的事务繁杂,涉及众多中低级官员的考课与档案管理,虽权力不大,却是个极考验耐心和公允的职位。

近日,他经手了几桩颇为棘手的考课案例。

皆是些背景复杂、牵涉各方人情的“麻烦事”。

若依循旧例,或揣摩上意,大可和稀泥般应付过去,谁也不得罪。

但李沅并未如此。

他花了数个晚上,仔细查阅了相关律令、过往成例,甚至调来了这些官员历年来的政绩记录,逐一比对核实。

最终,顶着不小的压力,依据事实与规章,给出了在他看来最为公允的评等建议。

其中一桩,涉及某位勋贵子弟,其考绩本有瑕疵,却有多方前来关说,希望他能笔下留情。

李沅皆以“律令如山,考课乃国家铨选大事,不敢徇私”为由,一一回绝,坚持按实记录。

此事在小小的吏部南曹内,引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波澜。

有人赞他刚直;

也有人私下讥他不懂变通,自毁前程。

李沅对此充耳不闻,依旧每日准时点卯,埋首于堆积如山的文牍之中,仿佛外界的议论与他全然无关。

他并不知道,自己这番看似“迂腐”的举动,早已落入了某些有心人的眼中。

这日散值后,他如常返回寓所。

却在门口,被一位身着常服、面容清癯的中年官员拦住了去路。

李沅定睛一看,心中微凛,连忙躬身行礼。

“下官李沅,见过王枢相。”

来人正是枢密副使王旦,朝廷重臣,素以清正知人着称。

王旦微微一笑,虚扶一下。

“李郎中不必多礼。今日偶过此地,想起李郎中居于此,特来叨扰一杯清茶,不知可否?”

李沅虽感意外,但不敢怠慢,连忙将王旦请入书房。

书房陈设简朴,除了满架书籍,便是几件寻常家具,唯一显眼的,便是那套颇为考究的茶具。

“李郎中此处,倒是清雅。”

王旦目光扫过书房,赞了一句。

李沅恭敬地奉上清茶。

“寒舍简陋,恐怠慢了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