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江山稳固

长安的雪,总是来得悄无声息。一夜之间,皇城的琉璃瓦上便积了薄薄一层白,宛若披上了素纱。李砚披着狐裘,站在观雪台的栏杆旁,看着宫人们扫雪的身影在庭院里移动,留下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印。

“父皇,雪化了会变成什么?”身后传来清脆的童音,李恒裹着厚厚的棉袄,像个圆滚滚的团子,手里还攥着一只刚堆到一半的雪人。

李砚回头,伸手拂去他肩头的落雪:“雪化了,会变成水,流进田里,明年开春,就能浇溉庄稼。就像你们现在学的道理,看似没用,等长大了,自然能明白其中的用处。”

李恒似懂非懂地“哦”了一声,转头又跑去摆弄他的雪人。这孩子性子随他,看似跳脱,却藏着一股韧劲,这几年跟着他看遍了军营、粮仓、工坊,眉宇间已渐渐有了几分沉稳。

不远处的暖亭里,李月正和几个妹妹一起描红。她选的是一幅《丝路商图》,笔下的骆驼虽线条稚嫩,却能看出几分西域的风情。李砚走过去时,她刚好画完最后一笔,抬头朝他露出一个腼腆的笑。

“画得不错。”李砚拿起画纸,轻声道,“知道这商路上最珍贵的是什么吗?”

李月抿了抿唇,小声回答:“是丝绸?是瓷器?”

“是信任。”李砚放下画纸,指着图上不同肤色的商人,“中原的丝绸换西域的香料,草原的皮毛换江南的茶叶,靠的不是刀剑,是彼此信得过。治理一方土地也是这样,百姓信你,才能安心种地、做生意,不然,再富的地方也会变穷。”

李月把这话记在心里,笔尖在宣纸上轻轻点了点,像是要把这两个字刻进去。她虽文静,心思却细,去年跟着江南来的嬷嬷学记账,短短半年就把皇家商行在江南的分支账目理得清清楚楚,连林文都夸她“有经商天赋”。

孩子们渐渐多了起来,如今已有十二位皇子、八位公主,最大的李恒七岁,最小的还在襁褓中。李砚没有偏心,无论嫡庶,都让他们从小一起读书、历练,只是教导的方式各有不同——对性子刚直的,多教些圆融;对心思细腻的,多教些果决;对偏爱技艺的,便让百工营的老师傅带在身边;对喜欢舞枪弄棒的,就丢进军营跟着士兵一起操练。

“陛下,二皇子把工坊的蒸汽机拆了。”内侍匆匆来报,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二皇子李锐是草原部落公主所生,性子执拗,对机械格外痴迷,昨天刚从百工营“借”了台小型蒸汽机,今天就拆得七零八落。

李砚却不恼,反而笑道:“让百工营的掌作师傅去看着,告诉他拆了可以,但若装不回去,这个月的点心就别想了。”

他知道,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这孩子拆机器看似顽皮,实则是在琢磨其中的道理,比起死读经书,这种动手探索的劲头更难得。果然,傍晚时分,李锐红着脸来请罪,手里捧着重新装好的蒸汽机,虽然多了几个零件没处放,却真的能转动了。

“知道错在哪了吗?”李砚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