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哥你别幸灾乐祸,换了你,怕是得捧着信纠结三天三夜,最后还得问于谦‘这字儿写得咋样’。”
朱祁镇:“你!我那是尊重文人!再说爷爷这招不拆信简直是教科书级操作,比我当年……咳咳,反正特牛!”
戚继光:“这才叫大智慧!不看就没猜疑的由头,直接把球踢回给永乐皇上,既表了忠心,又破了反间计,高!”
解缙:“我当时听说这事儿,就跟同僚打赌,说世子指定能化险为夷。瞧见没?有些人啊,就是见不得别人稳当。”
朱高炽:“其实也没多想,就觉得爸爸在外打仗,我不能给他添乱。再说方孝孺那信写得再花,也动摇不了父子情分。”
仁孝皇后徐氏:“当时我也劝他,‘身正不怕影子斜,咱行得正坐得端,怕啥?’高炽这孩子,随我。”
朱棣:“算你小子识相。不过那封信我看完就烧了,留着碍眼。高煦,你当时在我耳边叨叨的那些,我可都记着呢!”
朱高煦:“……爸,我那是关心则乱!再说后来我不也跟着您冲锋陷阵了嘛。”
朱由校:“哎哎,重点不是这,重点是洪熙爷没拆信,是不是特爽?就像我做木工,遇到复杂的榫(sǔn,同“损”音)卯,直接用最简单的法子解决,痛快!”
朱由检:“皇兄说得在理。有时候越是复杂的局,越得用最直接的招。洪熙这一手,比任何辩解都管用。”
朱允炆:“……方孝孺也是一片忠心,就是方法急了点。”
朱元璋:“忠心?忠心能当饭吃?办不成事就是白搭!高炽这小子,这点比你强,允炆。”
朱标:“爸,都是过去的事了。高炽能稳住阵脚,就是好样的。来,给高炽发个红包奖励下。”
朱标:(朱高炽专属微信红包:恭喜发财 大吉大利)
朱厚照:(朱高炽专属微信红包:恭喜发财 大吉大利)
朱高炽领取了朱标的微信红包
朱高炽领取了朱厚照的微信红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高炽:“谢谢@朱标 懿文太子,谢谢@朱厚照 正德。”
朱标:“一家人客气啥。”
朱厚照:“小意思。”
朱厚熜:“堂兄,你咋不给大伙儿发呢,我们也要。”
朱厚照:“堂弟,你孙子万历钱多着呢,找他去。”
秦良玉:“好了,咱们继续听故事吧。”
朱高炽:“后来我爸即位,把北平定为北京,还让我守着。我早年大多时间都在研究儒学,跟着我爸选的学者学东西。这里面有杨士奇、杨荣、杨溥、黄淮他们,都跟我处成了朋友,我登基后他们都当上了大官。”
朱高炽:“1404年,永乐二年,我爸在朝廷讨论立太子的事。当时一群跟着我爸打仗的武将,揣着投机心思,瞅着靖难时二弟朱高煦战功多,我爸又疼他,要是二弟当了太子,他们军事勋贵集团能捞更多好处。
所以淇国公丘福、驸马永春侯王宁这帮靖难将领,都上书要立二哥当太子。被这帮武将一哄,我爸立我当太子的心思就有点动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