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吊巨大的钢铁骨架投下扭曲的阴影,将九名幸存者笼罩其中。空气中弥漫着硝烟、血腥、海腥以及金属锈蚀的浓重气味,刺激着每个人的鼻腔。远处,“雨燕”突击艇的机炮声逐渐稀疏,最终归于沉寂,只剩下“掠浪者”退去时那不甘的嘶鸣在废弃码头区回荡。
短暂的安全,带来的并非放松,而是更深沉的疲惫与失去战友的钝痛。三名队员永远留在了那片锈蚀的海岸,连遗体都无法收回。技术军士老李跪在地上,徒劳地试图修复那台在混战中受损严重的多功能探测仪,汗水混合着血水从他额角滑落。赵强靠着钢梁坐下,撕开急救包,笨拙地为自己手臂上那道深可见骨的伤口清创、缝合,牙关紧咬,冷汗涔涔,却硬是没有哼出一声。
山鹰在高处的横梁上警戒,狙击枪冰冷的枪口缓缓扫过下方每一处可能藏匿威胁的角落。铁骸则沉默地检查着众人的伤势,他用自己的生物凝胶为一名腹部被划开的舰队陆战队员进行了紧急处理,那凝胶与人体组织接触时发出细微的滋滋声,效果显着,却也让旁边几名基地老兵眼神复杂。
吴锋清点了剩余的弹药和物资。情况不容乐观。步枪子弹平均每人不到两个弹匣,重武器弹药几乎耗尽,车队和大部分补给都损失在了码头区。唯一的好消息是,舰队提供的单兵口粮和净水装置大多由队员们随身携带,还能支撑一段时间。
“头儿,接下来怎么办?”山鹰的声音从上方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吴锋身上。后退,意味着前功尽弃,也意味着要再次穿越危机四伏的东部平原,面对基地内部未知的局势。前进,则需要跨越这片吞噬了他们战友并盘踞着未知水生怪物的危险海域,前往那个信号源所在的舟山群岛。
吴锋的目光扫过一张张疲惫却依旧坚定的脸,最终落在远处那片被迷雾笼罩的海平面上。
“我们没有退路。”他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任务必须继续。我们需要一艘船。”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心头一沉。在如今这片死亡之海寻找一艘还能使用的船只,其难度和风险不言而喻。
“码头东侧,旧导航塔楼,”铁骸突然开口,指向一个方向,“根据舰队数据库残留的旧港口结构图,那里视野最佳,可以观测大部分泊位和锚地。”
短暂的休整和包扎后,小队再次出发,向着铁骸所指的导航塔楼小心翼翼地进行。失去了车辆的机动性,他们只能依靠双腿在布满障碍物的码头废墟中穿行,每一步都需格外警惕。
导航塔楼高耸却残破,外墙布满弹孔和锈迹,内部的楼梯吱呀作响,仿佛随时都会坍塌。吴锋、山鹰和铁骸率先登顶,借助高倍望远镜和舰队提供的便携雷达,仔细搜索着下方的泊位。
景象令人绝望。目之所及,尽是倾覆、断裂或半沉没的船只残骸,如同巨兽的坟场。大部分船只的船体都已严重锈蚀,布满了海洋生物和诡异的变异藻类,显然早已失去了航行能力。
“三点钟方向,那艘灰色的散货轮,”山鹰调整着望远镜焦距,“看起来结构相对完整,吃水线也正常。”
“雷达显示其内部有微弱能量反应,”“墨镜”盯着屏幕,补充道,“但信号很杂乱,无法确定来源。”
那是一艘约万吨级的旧式散货轮,船体上依稀可见“岱山号”的模糊字样。它孤零零地停靠在一个偏僻的泊位,与周围那些惨不忍睹的残骸相比,确实算得上是“鹤立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