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区的学习室比其他舱室更加明亮。

几排便携式终端整齐摆放,屏幕上闪烁着符号、线条与图像,亮度被特意调低,以免刺激鼠人们敏锐的眼睛。空气中有淡淡的消毒水味和金属味,机器运转的低鸣声与笔记本敲击声交织,构成了一种安静的的背景音。

约二十只白毛白发的鼠人们安静地坐在椅子上,耳朵微微颤动,尾巴悬在座位边缘,时而轻敲地面,像是无声的节奏。

最初,科研人员只是注意到体检表上的几个异常数据。

那几只耳尾毛发呈灰白或纯白的鼠人,在血液与神经传导指标上与普通个体有明显差异。

反应速度更快,脑电波稳定度更高,记忆与联想区域的活跃度远超族群平均水平。

起初,人们只是把这当作偶然现象,但当她们真正参与到适应性训练与语言学习中时,这份天赋便清晰地展现出来。

在语言学的课堂上,大多数鼠人仍需要依靠反复的肢体示范,才能掌握“点头”“摇头”等最简单的交流方式,而白发的个体只需一两次演示,便能举一反三,甚至主动纠正同伴的动作。

她们会伸出手,轻轻按住同伴的肩膀,耳朵竖起,尾巴在地面拍出“咚咚”的提示。

让在场的科研人员一度怀疑,她们是否早已接受过类似的教育。

当科研人员在白板上写下新的符号时,她们会飞快地模仿书写,并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其含义。

最初的笔迹歪歪扭扭,像无法控制的波浪,但很快便因反复练习而变得清晰而端正。

有人尝试在一次教学中连续引入十几个新符号,本以为会造成混乱,却发现白发鼠人们不仅能迅速记下,还能将这些符号串联成逻辑,准确地复述出来。

不仅是语言,她们在逻辑与记忆上的天赋也远超寻常鼠人。

一次课堂上,一名白毛鼠人盯着终端上的结构图,那是一台简化过的电动工具示意图,科研人员本以为需要解释半个小时以上,她却只看了几分钟,便用断断续续的东协语模仿出解释:“这里……电流,流动……这里……是开关。”

语言笨拙,但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