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全球规则理事会总部,“规则心理学”国际研讨会现场。
能容纳千人的主会议厅座无虚席。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专注而前沿的学术气息。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规则学者以及社会学家齐聚一堂,探讨着规则之力如何影响个体与集体心理,以及如何构建更健康的社会情绪生态。全息投影在会场中央交织出复杂的大脑神经网络图与规则能量波动模型的叠加影像。
林野作为理事会荣誉主席,以及规则之力最深刻的亲历者与承载者,是本次研讨会的压轴嘉宾。他刚刚结束了一场关于“规则认同感与集体潜意识健康度关联性”的主题演讲。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结合自身在规则殿堂与全球意识连接的体验,阐述了规则如何从外部约束内化为心灵契约的过程,其视角独特,见解深刻,引发了台下热烈的讨论和提问。
演讲结束,进入短暂的茶歇时间。舒缓的背景音乐响起,与会者们纷纷起身,走向会场四周布置着精致茶点和饮品的区域,低声交流着刚才的演讲内容,气氛轻松而融洽。
林野在几位理事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也步下主讲台,准备稍作休息。他婉拒了几位想要上前进一步探讨的学者,目光下意识地在流动的人群中扫过。一年的时间,他大多忙于理事会的顶层设计和全球巡视,这种纯粹的学术场合,反而让他感到一种久违的宁静。
然后,他的目光定格了。
在靠近巨大落地窗的一角,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端着一杯清茶,微微侧头,安静地看着窗外日内瓦湖的潋滟波光。她穿着一身素雅的米白色职业装,身形依旧纤细,长发松松地挽起,露出白皙的脖颈。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为她周身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是夏晚晴。
她似乎也是受邀前来参会的专家之一。
时间仿佛在那一刻放缓了流速。周遭的谈笑声、杯碟的轻撞声,都如同退潮般远去。林野的心脏不受控制地重重跳动了一下,一股混合着惊喜、思念和难以言喻感慨的热流瞬间涌遍全身。
一年的分离,对于经历了生死的他们而言,不算漫长,却也绝不算短暂。他们通过加密通讯联系,了解彼此的近况,但冰冷的屏幕始终无法传递真实的温度。
几乎没有丝毫犹豫,林野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低声交代了一句,便迈开脚步,穿过三三两两交谈的人群,向着那个窗边的身影走去。
他的步伐沉稳,却带着一种不容错辨的坚定。有参会者认出了他,想要打招呼,却在他沉静而专注的目光中下意识地让开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