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的局面到底有多差呢?
继位的第一年,浙江台风海啸,卷死数万人,就预示了他的执政生涯不会太平。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全国各地接连发生旱灾,陕西流寇大起,但西北的匪乱以及东北的后金之乱,却只是明末问题的冰山一角。
比如西南地区的奢安之乱,前后持续了十七年,比李自成造反的时间都要长。
其规模也不比李自成小,祸及四川、重庆、贵州三地,直到清朝都没能恢复元气,也基本收不了税。
还有云南的沙普之乱,崇祯四年开始造反,一直到顺治年间,明朝都亡了,都还没有平定,前后持续三十六年。
直到吴三桂被封异姓王,到云南就藩之后才得以解决。}
【清朝入关,得要感谢奢安之乱。
奢安之乱成了导致明朝崩溃的最后一根稻草。
沙普之乱不仅终结了沐氏在云南的统治,也成为了清朝加强对西南地区控制的契机。
孙可望本来把云南治理得好好的,最后还是选择投奔清廷,后面被编入了《贰臣传》。
孙可望是李自成之后,唯一一个具备反清能力且能取得成效的人。
最后被清军“误射”而亡,跪着求活却落下个千古骂名。】
正面见顺治皇帝的孙可望:“……突然就被架在这了。”
唯一一个具备反清能力且能取得成效的人,在这里不是功勋,而是加速死亡的催化剂。
“义王,后世之人猜测多有不实之处,不必放在心上,大清不会亏待你的。”十四岁的顺治淡淡说了句场面话。
如果孙可望没有踏入北京城,那他还可能有所忌惮,现在……这千古骂名不背也得背了。
孙可望苦笑着点头,想到顺治赏赐的珍宝,心里更是苦涩。
张献忠诧异的看向坚决反明的孙可望,他的内政能力和地位在大西军比其他人还要高,他若当了叛徒……
一起抗清的李定国沉声问道:“如今,你还想降清吗?”
孙可望掌权但无兵,李定国掌兵但无权,导致他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但李定国之所以能在前线横扫清军,正是因为有孙可望在内政方面的支持,如果失去孙可望,他们南明抗清会更艰难。
若是孙可望再掉头过来对付南明,正合大清的意。